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瞄准千亿美元级抗体药市场,中欧创新药合作提速

第一财经 2019-06-20 21:08:33

作者:邱智丽    责编:胡军华

研发回报率的下降,催生了大型医药企业与研发型生物科技公司之间显著的分工,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由生物科技公司完成。

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重”,近年来中国医药创新进入黄金时代,成为大健康板块最亮眼的赛道。

根据德勤生物医药行业报告,医药及生物科技企业IPO持续增长。以美股、A股及港股市场口径计,2018年全球医药及生物科技行业通过IPO的企业共计74家,募集资金总额达115亿美元,两项数据均创十年来新高,2019年开年以来势头未减。

资本热捧背后,迅猛增长的抗体药物市场成为各方布局的主要赛道。根据FDA批准上市抗体药物销售额统计,2017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8年该数字达到1232亿美元。

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以默克、拜耳、罗氏为代表的跨国药企,面临全球原研药物专利相继过期的现状,而国内企业在经历了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多次医疗领域重磅改革后,也面临整合之痛,创新布局,成为最迫切的需求。

事实上,资本推动、人才回流,加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优先审评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对于本土药企而言,创新药研发的障碍正被逐步肃清。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尽管国产创新药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创新药物还是在国外已发现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源头创新,仍值得被期待。

“过去本土成熟药企更多购买海外资产,收购引进优质品种,或者购买大中华区商业化的权益,现在越来越关注于源头创新,注重自主研发,在转型过程中更愿意合作,向原有的研发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或者引入合作伙伴,来共同高效地进行创新。”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劲松告诉第一财经。

和铂医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2016年底,公司通过收购拥有了源自欧洲的抗体开发“芯片技术”——全人源转基因鼠抗体研发技术。“这一技术还在欧洲时,就已经与辉瑞、礼来等全球知名药企展开合作,在全球,该技术集中于美国和欧洲的几家公司,现在我们将这一技术引进中国,希望可以提速国内抗体药物开发的行业进展。”王劲松表示,目前他们正利用这一抗体开发的芯片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并与国内外大型药企展开创新药项目研发的合作。

本土药企选择合作创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生物新药开发的巨大时间成本及挑战。根据德勤研究,大型生物医药公司新药研发回报率水平已至9年新低,仅为1.9%。研发回报率的下降,催生了大型医药企业与研发型生物科技公司之间显著的分工,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由生物科技公司完成。

在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看来,医疗投资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创新提高了转入门槛,监管加速和国际接轨,从而实现了优胜劣汰,“中国神药”退出市场,给真正的创新药腾出了空间,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中国生物药的发展将由一拨拥有国际视野的海归团队所引领。

将产品线与国际接轨,合作全球化成为企业转型另一趋势,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下,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区域,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创新药合作日渐频繁。

近日荷兰鹿特丹市长Ahmed Aboutaleb率代表团来上海走访一些医药公司。Ahmed Aboutaleb告诉第一财经,以往鹿特丹和上海在航运、工程等方面达成了不少合作,如今希望进一步拓展到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更多从鹿特丹走向全球的生物医药公司。

荷兰是世界上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在癌症研究、心血管疾病、预防医学、成像和保健系统等领域研发领先。去年超过三家荷兰生物技术企业被生物医药巨头收购,包括美国安进(Amgen)以16亿美元收购Denzima Pharma;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Myers Squibb)与UniQure以超过10亿美元合作开发针对心血管疾病基因疗法等。2019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从英国伦敦迁址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更加促进了荷兰地区生物制药企业及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Frank Grosveld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荷兰具备富有吸引力的生物制药环境,企业和学术机构以及政府之间有着良性的合作机制,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在国内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寻求国际合作,中国的资本和市场与荷兰的创新技术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加速创新药的研发效率。”

在当下中国创新药产业链还未成熟,面临一个热门靶点众家公司角逐的同质化竞争现状,新靶点、新分子挑战巨大,仍需要长久的资金和研发投入。而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跨国研发项目的管理,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保证创新药的研发速度和成药可行性仍是关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