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75%垃圾分类投放点完成改造,相关部门不建议使用厨余粉碎机

第一财经 2019-06-28 16:25:03 听新闻

作者:邹臻杰    责编:胥会云

18个配套制度基本完成,包括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用品目录、公共机构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录等。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处于源头端的市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相关罚款如何执行?全产业链操作如何监管到位?

在28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各行政管理部门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目前上海全市已经完成1.3万余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率75%,更新完善道路废物箱标识4万余只;分类收运体系上,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干垃圾车3135辆、有害垃圾车49辆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6106个、中转站121个、集散场6个。

垃圾分类的全流程大致可分为垃圾产生地(住宅/商户)、垃圾厢房、收运车运送至处理点、垃圾中转站、处理厂。其中,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是垃圾分类的重点;但外界仍然担心,尽管源头进行了减量、分类的处理,但垃圾在中端、后端又会被混装。

对此,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条例》第五章就针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做了明确规定,就是要从法律上进行约束;例如对可回收物等进行定期、预约收集,对湿垃圾进行每日定时回收等。目前有专用车辆对干湿垃圾进行明确的区分,进行密闭运输、禁止混装,而这些运输情况也纳入了收运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从平安集团相关部门了解到,基于垃圾分类全流程监控、管理的智慧平台正在陆续投入使用;不久之后,通过物联网传感与识别技术、视频技术等,将实现垃圾收运过程中的监控,杜绝混装等违规操作,并成为最终处罚的依据。

除了分类,一款家庭用湿垃圾处理器也受到追捧。据称将该设备装置在下水管道上,就可以将厨余湿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并排入下水道。不过,相关部门不建议使用此类商品处理家庭厨余湿垃圾。

邓建平说,“家庭用的粉碎机主要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使用。而对于我们的垃圾处理,厨余垃圾会产生硫化氢、沼气及隐藏的3~5毫米颗粒等不溶解物质,从河流污水排入会加剧河道污染;另外,厨余垃圾中的大量油脂容易凝结在管道内,导致排水管道堵塞的风险。”他说, 相关问题也将加快调查及研究解决方法。

同时,首个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本月在嘉定建成,将实现可回收物的“兜底”回收处理,包括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中的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纺织等,也将真正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黄融介绍,《条例》所涉及18个配套制度也基本完成,包括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用品目录、公共机构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录等。

业内人士分析,生活消费的便利使得垃圾产生量剧增;垃圾分类的相关措施也将使得上游端外卖、快递行业尽可能地减少包装用量。

记者在美团、大众点评等机构了解到,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会同时将垃圾分类宣传单派送至消费者手中,从源头加强分类意识;而此类外卖平台也已在点餐APP中设置了自主勾选是否需要一次性餐具等。

黄融表示,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1.0的版本。下一阶段将进行三方面的工作,包括要加大宣传、加大对相关设施、收运体系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大执法与教育的力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黄奇帆:把握创新三阶段,激活企业成长动能

现在各城市、各大学、各开发区都在推进各类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准发展脉络,其中有三大环节很重要。

321 03-17 11:33

生态工业园区国家标准新规修订中,将提高建设标准

现行标准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响应不足,已不能满足园区管理工作需要。

126 03-15 10:54

27座万亿之城,谁又称得上“耐心资本城市”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各城市应重视“耐心资本”的引入和培育,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对于依赖传统产业的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701 03-12 21:10

农业农村部:到2035年乡村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畅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57 2024-12-30 18:19

制造业全面回暖,智库建议深耕细作筑牢制造业“基石”

制造业要以创新为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用户为创新的根基、研发的方向,实现从产品时代到服务时代、用户体验时代的升级。

91 2024-12-12 16:4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