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Libra币是披着羊皮的狼?去中心化究竟是真是假?

第一财经 2019-07-03 11:32:57 听新闻

作者:王德培     责编:任绍敏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鲁宾(Joseph Lubin)撰文称,Libra币是披着去中心化的羊皮的集中化的狼。

Facebook的稳定币Libra一问世,举世关注。在各种讨论中,去中心化的话题也是一个焦点。

有观点认为,Libra币在去中心化的道路上又推进了一步。不过,以太坊联合创始人鲁宾(Joseph Lubin)则撰文称,Libra币是披着去中心化的羊皮的集中化的狼。

在争议的背后,去中心化的理想依然闪亮、执着,但现实却一片模糊、混沌。这不仅表现在现实中包括Libra币在内各种加密货币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纠结并存,也表现在其他领域。

一边,区块链技术以颠覆中心化的姿态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欧盟委员会对谷歌网络广告业务开出15亿欧元天价罚单,Facebook也没能幸免,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30亿美元”罚单。

一会儿中心化、一会儿去中心化,两者斗争结果将会如何?

市场经济逻辑

从市场经济逻辑看,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交替也隐含其中。

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加之资本逐利性则往往一窝蜂集中,导致过剩、产生危机,而危机无论是爆发抑或缓慢消解,都将意味着资本与资源的重新洗牌。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重新分配,跨国企业异军突起,为去中心化埋下伏笔,为企业中心化赋能。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科技企业的崛起,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FAANG、BAT等科技巨头的触角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7年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中仅有微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其余均为实体公司。

到2018年,这一榜单已是科技巨头们的天下,腾讯、阿里巴巴、Facebook、 Alphabet、亚马逊、苹果等企业赫然在列,十之有七。其中,榜单前六分别是苹果、亚马逊、Alphabet、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科技公司大放异彩。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下兴起的科技巨头肢解了传统的以托拉斯垄断等为中心的格局,却又集中资本与资源,成长为新的中心。

如今,科技帝国逐渐向“投资帝国”转变,先富者以大吃小,竟致赢家通吃,创新被金融收编,被中心企业垄断。

调查显示,美国1.56万家科技公司约有1/6最终被收购;以色列一项研究显示,那些有幸取得成功的创业公司中,最终71%选择被收购。

中心企业的触角在未来

事实上,这些中心企业的触角延伸所及不止现在,更在未来。

科技巨头们早已在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这些被视为朝阳产业领域重点发力,不惜投入大规模人力物力,甚至设立研究院。

这些企业掌握的大数据体量远超常人想象,通过对用户互联网行为数据的采集,即可描绘出完整的用户画像——BAT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些数据为头部企业所独占,民众在科技企业面前近乎赤裸。

新兴企业如此大规模、高程度的垄断早已超越一定边界,国家不可能放任其自由发展,必然以再中心化姿态对其进行管控,这点在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到监管严控便可以一窥。

更何况,网络安全、公民隐私、金融风控、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早已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若任由市场主导、支配,极易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背景大体如此,折射出的正是人们对这一系列隐患的忧虑。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斗争”的三大特征

分析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斗争”过程,不难发现特征有三。

其一,所谓“斗争”,其本质是传统中心与新兴中心的不断博弈。

传统中心的否定、消解伴随着新兴中心的崛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因而完全扁平化的去中心,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主导力量。

其二,新老中心在相互缠斗之中相互肢解,螺旋上升。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动态发展、否定之否定中,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内涵也随着时代主导力量的切换而产生了改变。

其三,去中心化的核心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原有中心釜底抽薪。

工业革命颠覆了农业文明下构建的社会组织结构,信息时代又对工业文明的中心发起冲击——互联网的出现改写了广播电视+纸媒时代以媒介为中心,信息单向低效传输的格局,大幅提升了信息对称性;4G网络普及颠覆了传统娱乐方式;支付宝革了传统银行、金融的命;去中心化、去国家化的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更是成为大众哲学……未来又将如何?

未来单一的中心将很难存在

未来,单一的中心将很难存在,极有可能是多个维度多个中心并存。

首先,世界越来越复杂,中心趋于多维化,单一全能的中心已不存在。

全球“一超多强”已逐步向多极格局转变,国与国、区域与区域间利益交织错综复杂。政治话语权不均衡、如何应对第四次金融危机巨大能量释放、诸多挑战人类认知与想象的“黑科技”带来的不确定性,都将使未来中心走向多维度、立体化的发展格局。

其次,各个中心功效、能级都在下降,中心与中心之间趋于差异化。

这一功能的中心在其他功能上不再是中心,不同维度的中心功能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正是当前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博弈的结果。

最后,中心本身正在趋于网格化。

中心是相对的,单独的点不是中心,因此中心与中心也无法脱离彼此独立存在。由于多元化与差异化,中心将进一步趋于相互交织的网格状。网格上的中心愈多,各中心也将愈发趋于扁平化。

因此,没有绝对的、终极的去中心化,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将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福卡智库”微信公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