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说,我们将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举措,将原来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在增值电信、交通运输等领域减少对外资准入限制,落实好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外资机构国民待遇,扩大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提前一年时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表明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有业内观点分析称,当前宣布中国提前一年放开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进一步显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吸引境外投资。
而对于外资机构来讲,随着中国金融业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建立适宜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应该是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股比限制取消前的这段时间属于过渡期和调整期,外资机构要思考如何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
金融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近段时间,中国有关对外开放的举措落地频率加快。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刚刚联合发布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及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7月,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又传来好消息。
与此同时,与外资的合作也在推进。在达沃斯论坛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外企项目占到一半以上。据了解,此次重点项目共签约16个,其中外资项目10个,内资项目6个,总投资额236亿元人民币。这16个项目涉及信息科技、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文化创意等领域,投资方涉及中国、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外资机构的股比限制提前“解禁”将促使外资在未来一个时期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有助于增强外资机构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温彬认为,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特别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优化融资结构,可以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我国就采取多方举措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速度,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放宽金融业外资投资限制,如明确提出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以及寿险的股比要求,并表示将在2021年取消限制。
这些举措为外资加大在中国境内投资注入了强心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外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3%,而中国市场吸引外资同比上升4%,这一态势延续到了今年。
中国商务部消息称,今年前5个月,中国吸引外资的数据继续上升,实际使用外资达36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28.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明显。
有机构人士表示,外资的进入有助于完善国际与境内资本市场的连接;另外,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可能仅仅是开始,之后对于外资相关业务范围的限制或将减少,牌照发放和资质审核等也将加速。
面向未来,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对外开放,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建立适宜的商业模式
伴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外资在中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布局也有了新的进展。券商方面,外资合资券商的设立逐渐落地。今年4月,证监会核准设立两家合资券商,分别是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这两家合资券商均由外资控股,出资比例均为51%。
基金方面,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包括国泰、华夏、鹏华、嘉实在内,共有44家基金管理公司被外资参股,外资出资比例最高为49%。
期货方面,目前中国境内共有两家合资期货公司,分别是银河期货和摩根大通期货。其中,银河期货背后的外资机构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为16.68%;摩根大通期货股权结构中,摩根大通持股49%。
寿险方面,今年年内,银保监会正式批准的外资100%持股的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将落地,即由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资产占比为1.64%和6.36%,未来发展空间仍较大。与此同时,不断推进的扩大开放将更有利于这一行业的竞争。
“在外资机构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本土资源协调等众多可能导致‘水土不服’的问题。” 严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解决了股比限制后,还要思考如何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
“除了外资机构自身需转变外,中国境内配套的监管措施也会有所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一位券商部门负责人说,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将促进监管水平的提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仍是重中之重。
5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9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说,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在减少机构准入数量限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审慎性监管,确保引入机构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良好的风控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实力。
证券板块今日集体冲高,天风证券、国海证券6连板;汽车芯片概念涨幅居前。
截至发稿,天风证券涨停,锦龙股份、国海证券、太平洋等跟涨。
虽然当前全球产业链正朝着区域化趋势发展,并不意味着全球产业链的解体,而是全球产业链在区域层面上进行新的布局,从而对未来国际投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将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中外企业交流合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9%,与上月持平,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