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一的大跌,估计很多人都没能缓过神来,因为上周我们可能还在喊要去补5月6日的缺口,实际情况是上证指数还差2个点就能完成补缺任务的情况下,突然就掉头暴跌了,所以很多人就盘中盘后拼命找下跌的原因,但是很牵强也就找到了这么几条:
1、上周五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的好,导致7月美国降息的预期降低。
2、科创板大批量申购,市场担忧会造成虹吸效应。所以,周一的下跌更可能是一种利用科创板已知信息而进行的“低调迎新”罢了。关于科创板集中申购分流资金这说法,我认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打新在市值配售下,发行总量其实并不大,也不会造成市场失血,反而在科创板第一批集中上市首日,或许会对市场有个短期的扰动。平时新股开板,换手率都在50%以上,动辄几十亿级别的成交。二十多只股票同时上市,吸金作用是有的,记得工业富联等大盘股开板时,一天交易额差不多有150多亿元,但是这毕竟是后面的事情了。短期其实是因为市场在一个相对弱平衡的环境下,遇到一点外力,然后就自然而然调整了。
最近几天白马股有些筹码松动迹象,有人认为标志着白马抱团的崩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周一普跌的情况下,白马跌幅相对来说还是小于市场平均跌幅的。其实最好不要用白马这种风格化的东西去定义一只股票。我更看重的是,一种股票背后的经营变好的乐观预期,有没有被市场充分反映。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单纯看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有的是处于景气度顶峰,甚至高估了。有的则因为各自不利因素,处于短期的低谷中,正在开始好转。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多从单个公司的视角去看问题,也许会少一些迷惑。
长期以来,中国A股被认为是一个赌场,认为公司与价格绝缘,买卖的是一种曲线,而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公司。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引申的定理是: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因为价格与公司无关。这个观点对于大多数股票是成立的,因为他们的上涨,很多靠的是概念,或者是外延式并购产生的利润扩大,或者是非经常性的损益,或者依靠会计报表做账导致的利润增加,等等。但是,对于少部分股票不成立。如果这个公司本身在创造价值,你作为股东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司的内在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即使如没有上市的华为,他的股权仍然是年年增值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也有可能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但更准确的形容是——螺旋式上涨。所以,投资的本质,是需要找到这种靠自身力量创造价值的股票,并在利空打击时介入持有。
目前我国的长护从业人员仅为30多万,长护险全面推开之后,护理人员的缺口预计会达千万级。
ETF市场4万亿临界点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扎实有力做好二季度工作,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更好展现上海现代化建设新气象。
2025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用好法定假日延长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发挥大型事件活动的牵引作用。
老旧小区改造绝非“大拆大建”,不等同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