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1年,也是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41年,41年意气风发,41年风云激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营企业得以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发布,除不少实力强大的国企外,民营企业上榜数量和排名也同比大幅提升。
以表现抢眼的恒大为例,从2016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第496位,到今年跃升至第138位,短短三年实现“三级跳”,营收、盈利等方面的核心数据均大幅增长。如果再将时间轴拉长,会发现恒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乘改革开放东风
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978年,改革开放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进一步将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东方风来满眼春!一大批卓有远见者抓住机会下海创业,形成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民营企业家群体——“92派企业家”。彼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宏观经济研究的陈东升,辞去厅级官位创立泰康保险;许家印也是在1992年辞去舞钢正处级公职,南下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创立恒大,并迅速做大做强。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不到4000亿增长至2018年90万亿,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内生产总值超45万亿,同比增长6.3%,在“六稳”政策和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提振作用下,上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服务和保障了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财富》上周四发布的中国500强榜显示,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45.5万亿,净利润总额达3.625万亿,平安、腾讯、阿里、恒大等10家民营企业跻身前40家盈利能力最佳的上市企业榜。另外,全国工商联去年8月也曾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企500强资产总额达28.2万亿,净利润总额达1.1万亿,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大国强企时代
民营企业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
在我国,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以恒大为例,成立23年来累计纳税超2300亿,慈善捐款超136亿,每年解决就业260多万人。尤其是扶贫方面,恒大从2015年12月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无偿投入110亿,选派2108人的扶贫团队常驻乌蒙山区,目前已捐赠到位60亿,已协助毕节各级党委政府帮扶58.59万人初步脱贫,其中已助力大方县、黔西县成功脱贫摘帽。
“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民企业像恒大这样注重税收贡献和慈善公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央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25日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后已经较为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及早审议出台。
一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
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0%。
一季度,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2.06万亿元,增长4.7%。占广东整体进出口总值提升至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