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德国发展报告:大变局下,德国在动荡与不安中迎接“后默克尔时代”

第一财经 2019-07-23 12:06:31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冯迪凡

德国发展报告认为,自2018年默克尔大联合政府成立一年多来,全球力量再平衡,国际秩序在重塑,而德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对于即将到来的“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准备好了吗?

7月22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9)》(下称“蓝皮书”)在上海发布。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9)》回顾并评述了德国2018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和社民党(SPD)在2018年3月14日再次组成大联合政府,“默克尔4.0”政府的启动正值世界处于大变局之中。如今,一年多来,全球力量再平衡,国际秩序在重塑,而德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蓝皮书指出,本届默克尔政府开局之年的运作之艰难远超预期。尤其是前半年,竟出现两次致使联盟党及大联合政府陷于解体边缘的重大危机。发生在联盟党内部以及社民党与其执政伙伴之间的那些纷争、内斗乃至退盟威胁等,过程曲折,结果难料,难以获得普通民众的理解与认可,人们的态度以不屑与反感为多。

随着默克尔本人在去年底辞去基民盟党主席职务,不仅仅是德国社会,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在观望,“后默克尔时代”将何去何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欧珍博士(Dr.Christine D.Althauser)在演讲中也提到,当前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动荡”与“不安”,“德国能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

政局之变:传统政党式微

蓝皮书指出,2018年,德国政党格局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两大全民党——联盟党和社民党的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主要体现在去年秋季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举行的州议会选举上,基社盟/基民盟和社民党选票流失创下纪录;绿党则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好成绩,并且在联盟政治中越来越发挥中心角色;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则成功进入所有州的州议会,以此巩固了其政治地位。因此,2018年上半年德国联邦政府形成了“专注内斗而疏于理政”的局面。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别顾问史明德在主旨发言中也提到,德国正在经历二战后以来最深刻的政党格局变化,“以往德国政坛是一个大党结合一个小党共同执政,少数时候是大联盟的执政形式,但如今,德国联邦议会中一下子涌现了6个政党。”因此,在史明德看来,当前德国联邦议会的特点是:中坚力量分化,两极势力上升。

也正是这一糟糕的州议会选举结果使得默克尔最终宣布放弃竞选基民盟党主席,但留任联邦总理至任期结束。

史明德表示,反思这一现状,政党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变化;政党纲领的僵化不能满足、适应人们诉求的变化;政党上层与选民基础脱离等,都是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不过,他也不能过早下结论,这种变化对于德国、乃至欧洲,是长久之势还是昙花一现。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在演讲中提到,本届政府第二年的运行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默克尔能否如愿完成总理任期、各党派在多个州议会尤其是今年秋季东部三州州议会选举中的表现及其后续效应,甚至默克尔钦点的接班人卡伦鲍尔(Kramp-Karrenbauer)能否挑起重担,都有待观察。

经济之变:GDP增长现拐点

在德国政坛出现变化之际,德国经济在2018年也未能延续此前增长的态势。

蓝皮书指出,2018年德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连续9年的增长,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上年的2.2%回落到1.4%,增长率回升的态势出现了拐点。

从供应侧看,制造业回升疲软,增长率仅为0.4%;从需求侧看,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设备投资增长明显,涨幅分别为2.6%和4.2%,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从2017年的19.23%跌至2018年的-10.63%;第二产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基本同步,2018年的增长率为1.44%;第三产业的表现相对较好,2018年的增长率为1.6%。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到1%,因此德国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尽管2018年德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从业人数保持了连续上升的势头,总量为4471万人,同比增加55万人。失业人数为234万人,同比减少19万人;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目前,德国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两项指标均为东西德统一以来最低。

蓝皮书认为,2019年德国经济表现将主要取决于国内数字化进程能否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对外能否尽量减少因对美贸易冲突而产生的负面冲击。蓝皮书预计,201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不低于1.3%。(实习生席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