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周一盘后发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第二季度收入6730万美元,高于预期的5270万,不过每股亏损达24美分,大幅高于预期亏损8美分,表明了Beyond Meat在急于满足增长需求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加大投资。
为此,公司还宣布将出售3250万股通用股,用于提升产量和供应链能力。不过这也意味着现有股东所持有股票价格将被稀释。
Beyond Meat财报公布当天收盘价格大跌5.4%,财报公布后盘后股价进一步暴跌14%。不过自5月IPO以来,Beyond Meat股价上涨已经近800%,上周达到最高纪录239.71美元。
基于巨大市场需求的估值?
由于股票涨幅过高,华尔街分析师都认为现在不应该追涨。他们认为如果要了解Beyond Meat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大可参照比特币的波动性。
卖空者正试图通过押注Beyond Meat的股票将会经历类似比特币的下跌来实现套利。根据金融科技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数据,Beyond Meat近44%的流通股已经被卖空。
Beyond Meat 的产品包括植物成分制造的汉堡、香肠和碎肉,目前其植物成分主要来自豌豆和蚕豆。该公司70%的收入来自Beyond Burger,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植物成分的汉堡,目前已经在美国上万家杂货铺出售。
Beyond Meat的投资者中,不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美国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尽管该公司创始人曾表示,Beyond Meat可能永远不会盈利,过去两年,公司一共亏损约3000万美元。公司去年营收达到879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第一季度实现4040万美元收入,加上第二季度收入6730万美元,上半年收入就已经超过1亿美元,这比2015年时全年880万美元的营收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一些分析师认为Beyond Meat的估价不合理,背后机构炒作因素大,但另一些分析师则认为这是市场的需求所导致的。“我并不认为Beyond Meat的股价存在泡沫。高估值是基于巨大的市场增长以及对持续增长需求的投入。”关注人造肉的咨询公司集思共利(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创始人Richard Brubak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期来讲的趋势是明确的,地球将缺乏土地、谷物和碳水化合物等资源来支撑能够喂养70亿人口的动物蛋白。一旦人造肉的价格低于动物蛋白,那么转变将会很快发生。”
目前Beyond Meat是唯一一家专门生产人造肉的上市公司。它的主要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还未上市。Beyond Meat也正在面临传统食品公司的竞争,比如雀巢(Nestle)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这两家公司都在涉足植物性肉类的领域。
消费者对于用人造肉来代替传统肉类以减少肉成分的摄入量越来越感兴趣。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因此又被称为大豆蛋白肉。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Beyond Meat的股价疯涨反映了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巨大想象空间,但是现在这一领域的公司仍然都处于亏损,说明产量和成本还没有达到平衡点。”
虞坚认为,Beyond Meat的收入增长提升很快,并会因此稀释固定投资或研发成本的影响,利润率也会有所提升。不过,Beyond Meat产品的长期需求量还有待观察。公司可能会提高生产量,并且生产出除了香肠和汉堡以外的产品。Beyond Meat近日宣布,继人造牛肉和猪肉之后,该公司正在开发新产品——人造培根和牛排。
此外,Beyond Meat近期还宣布将与唐恩都乐合作,在曼哈顿的餐厅推出一款包含人造肉香肠的三明治。除开发新产品外,Beyond Meat还在不断改进其已推出的肉类替代品,改进了汉堡肉饼,使用椰子油和可可脂,使其产品吃起来更像真肉。
美国成功经验可在中国复制
根据Nielsen的数据,目前21.6%的美国家庭正在购买人造肉。在每一个购买人造肉的消费者中,98%的人购买了传统肉类。这表示大部分的需求来自半荤半素者。Nielsen研究还发现,去年美国消费者在杂货店购买了950亿美元的肉类食品,其中肉类的替代品销售额仅占8.93亿美元。这意味着人造肉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银河国际研报分析认为,人造肉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取代真正肉类,主要是由于人造肉成本较高、产能有限和消费者偏好所致,但随着更多新公司进入该行业以及人造肉成本降至与畜肉相若,这些障碍将会消除。因此,人造肉对肉类生产链的长期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肉类市场全球体量约每年1.4万亿美元,亚洲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全球有一半的肉类都是在亚洲消费的,而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到2026年,中国人每年平均要消耗55公斤猪肉,这较目前的水平要再增长10%。
在亚洲市场,已经有类似Beyond Meat的竞争对手出现。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本土豌豆蛋白肉企业“珍肉”已于7月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该轮投资来自天使投资人王展及团队自有资金,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
目前,珍肉在与某豌豆蛋白龙头企业合作。创始人吕中茗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划,珍肉预计在今年9月推出首款“植物肉”产品,将以豌豆蛋白为主要原料。
吕中茗曾是国内最早一批做蛋白棒的创业者。他认为在蛋白领域,美国成功的新饮食潮流在中国是可复制的,因为在产品研发流程、供应链体系管理、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与渠道建设上,都非常类似。相比蛋白棒,“植物肉”是一个面向大众的更为广阔的市场。
“珍肉”目前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除了和成熟供应商合作,公司还与杜邦营养与健康中心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同时计划在美国某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实验室,储备相关技术。渠道上,参考美国成熟的发展路径,“珍肉”与数家餐厅达成联合开发协议,将在植物肉产品出来后,研发出相应菜品,供消费者体验。
标普区域银行ETF空头持仓量在2月14日至4月30日期间飙升了50%。
空气动力学性能研发的创新工具,却成为了品牌营销的数字游戏?
今年,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不断刷新进度,行业预计主流技术路线将在2035年进入示范阶段,2050年左右实现商业化发电。
会议指出,坚守安全底线,国库监督效能不断提高;加强系统建设,大力提升国库信息化水平
小堆和聚变堆都是当下核能的研发和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