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创新药”一词成为上海“浦东两会”的七个关键词之一,浦东也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已经形成较为突出的研发优势。全国每三个获批的新药中就有一个出自上海张江药谷。全球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临床三期已经公示,国家1.1类抗癌新药呋喹替尼实现上市,随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将不断面世。
那么,什么才是创新药?创新药的研发究竟意味着什么?创新药的诞生又将如何惠及人民? 创新药,真的是我们期待中的 “药神”吗?风暴现场,嘉宾们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解析和细致的探讨。
作为一家“自给自足”——靠自己赚的钱来搞创新的公司维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任德林认为突破中国创新药瓶颈,钱、人、政策三者缺一不可。
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慈宏亮博士则认为,应该打造一个源头创新的能力,建立一个科学健康的研究管线,把它做成一个商业化的路径,使研究所不与教授争利,才能把整个产业链盘活。
作为在国内获得国际认证最多的安评机构之一,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璟提出,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大量的新型药物的发现,是靠在各个研究的各个环节上的一些技术的发现和应用。
面对创新难的局面,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分享了张江的新药开发模式——VIC+Q,这个模式能够大幅下降新药研发成本,大大加强新药研发的速率,举张江之力为新药研发助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健同样重视创新药的意义,他认为创新药是整个生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国家最缺的是原创。同时,他也对新药的高价、国家的药品采购政策、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的惠民之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佘劲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加大医疗投入,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推进,达到高质量的仿制药和创新药之间的平衡。真正做到患者为先,创新为本,良药为民。
财经评论员、大唐雷音寺创始人张春蔚指出,当人们在期待“药神”降临时,人们真正期待的,不是一张一成不变的良方,而是能发挥人的能动性、系统推动改变的良相、良医和良将。她期待上海造,张江效率,让我们看懂中国创新药的药理乾坤。
助力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需求,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中金公司表示,创新药产业投资趋势明确,向上传导或有产业链机会;招银国际认为,需理性看待创新药企股价上升空间。
当前,中国正加速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当前医保支出多以仿药和中药为主,创新药的比例仅为3%,未来创新药商保支付的空间巨大。
2024年,在业绩增长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前100位企业仍在持续加码创新,平均研发费用达8.3亿元,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