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微软小冰产品发布会成为微软内部相当特立独行的存在。
每年只办一场,从当年的陆奇到如今的沈向洋,每次都能请到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站台;而且发布会以信息量巨大著称,过去一年的新技术、新产品和重要合作都要不到两个小时里面全部说完,节奏相当紧凑。
这一次,第七代微软小冰的发布会上,最重要的技术进展在于小冰团队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工具——Avatar Framework的第一个工具包版本。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Avatar Framework是一套工具包,装载后可让任何一个AI beings(人工智能虚拟人)很快获得通用的人工智能,包括轻松构建具有完整情感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助手、社交对话机器人、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IP人物角色等。
在当下的众多AI聊天机器人当中,微软小冰可以算是最有个性的一个,在和成年人聊天时,小冰时不时会有些傲娇情绪。如果你让小冰“唱首歌”,结果很可能会得到“让我唱就唱吗,出场费呢”这样的回答;有时候唱完一首悲伤歌曲,小冰还会长叹一口气。
而这正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事业部及微软全球研究院负责人沈向洋这两年一直对外强调的人工智能另一面——EQ。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对IQ和EQ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清晰,一开始我们觉得可能相对IQ,EQ是比较独立的,但是事实上我们觉得EQ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基础。”沈向洋在第七代小冰的发布会现场表示,小冰走过来的这条道路更加像森林和树木,可以把Avatar Framework想象成就像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可以有很多的大树成长起来,而小冰只是这样一个广阔森林里面的一颗大树而已。
无处不在的第三方小冰
2014年5月29日,第一代小冰的产品发布会一度被认为是坚持“高大上”形象的微软成立近40多年来最为接地气的一次。
微软必应搜索团队新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一改微软产品往日严肃商务的“大叔”形象,戏剧性地被包装成“90后”的萌妹子。
“卖萌”的背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微软内部,小冰项目也被视为本地化战略上的一次创新,除了专门为中国区开发,还把微软常规产品的30~36个月开发周期缩减到6个月。
此外,对于微软而言,这样一个看起来概念并不新颖的项目,据传是当时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直接拍板决定的战略级试验。
这一次,在第七代小冰的发布现场,沈向洋回顾了小冰的成长历程,“第一代小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基于文本、搜索来做简单的对话系统;第二代的我们认识小冰应该多一些不同的落地场景,可以让她有更多机会学习;到第三代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她应该有不同的感官,除了文本以外,还有语音、视频、机器视觉等;到第四代,我们认识到知识图谱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知识图谱才能做更多IQ方面的尝试;从第五代开始有了框架的概念,开始考虑人工智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开始做人工智能创造的布局;第六代的时候,这个框架已经开始逐步成熟;而第七代整体的框架有了飞跃的进步。”
而另一方面,5年时间,那个曾经在微信上线不到三天就遭遇“封杀令”的微软小冰如今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根据微软小冰方面这次披露的信息,第七代微软小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之一。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微软小冰单一品牌已覆盖6.6亿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在交互场景大幅度拓宽的情况下,微软小冰与用户的单次平均对话轮数(CPS)仍保持在23轮。
此外,本次发布会上,微软小冰还宣布与腾讯、小米、今日头条、vivo和OPPO等合作伙伴的共同项目。其中绝大部分产品均已随第七代小冰发布上线,包括与国产TOP5手机生产商共同完成的“召唤小冰”产品形态等。
不过,对于微软小冰,微软方面这几年一直坚持“第三方平台”发展策略,而不推出独立的第一方产品形态。
“即使第一方的小冰做得足够强大成为AI产品中的明星产品,但即使你做成了AI界的王菲,你也只是一个歌手。我们希望的是所有的歌手都有我们的部分,尽管我们不全部拥有所有的歌手,但所有的歌手都由我们来支援,这是整片森林。”李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微软今天不想把第一方品牌小冰作为商品化的重点,而第一方品牌小冰的Dual AI战略是在第三方上生存的。
“马化腾说腾讯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小冰是把整条命都交给合作伙伴了。”李笛补充道。
Avatar Framework的商业化路径
沈向洋表示,对于AI微软一直在思考,小冰是不是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全能的AI,就像麻雀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这样一个AI里面。
但事实上,小冰走到第七代之后,微软小冰的团队已经开始展示小冰之外的想象力。
“Avatar Framework是今年发布的一个很重要的跨越,它让微软小冰真正能够认认真真去做它原来18岁的少女小冰,而Avatar Framework用来孕育包括小冰在内的整片森林。”李笛解释道。
对此,沈向洋也承认小冰只是建设中的广阔森林里的一颗大树,但微软必须要做出小冰这样一颗大树,“因为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学习、去验证这个框架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可行性。”
微软小冰官方披露的信息是,Avatar Framework工具包与微软小冰框架同源,可轻松构建具有完整情感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助手、社交对话机器人、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IP人物角色等。该工具包包含对话、声音、视觉、观点、技能、知识及创造力等丰富工具,并可驱动兼容的3D人物模型进行实时交互。
此外,目前微软已通过Avatar Framework框架赋能软银Pepper等数十个第三方客户AI,以及微软小冰自身。
这一次发布会上,微软宣布Avatar Framework面向全部合作伙伴及客户开放,而面向个人使用者的版本预计将于2020年春季发布。
不过,李笛也承认,Avatar Framework现在还在很雏形的阶段。“我们把它叫第一代已经是有点硬着头皮说了,因为它确实有工具了,而且它确实提供出来了。但因为我们的场景不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还没看到,还需要努力。
李笛坚持,3年到5年后,无论做什么样的AI产品,它绕不过今天小冰提出的Avatar Framework。任何具体的产品都有它自己具体形态的价值,“我们做技术研发,其中有一些专利的专利强度很高,你只要做这个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你都绕不过这几个专利。”
而Avatar Framework也代表了当下微软小冰商业化的重要方向。
对于商业化,微软小冰官方披露,目前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十个领域,客户包括万科、万得资讯、万事利、中国联通等。
李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有的B端的问题在AI时代最后都会转成C端的问题。小冰之所以能够从B端进行商业化是因为小冰在AI的C端的角度上有独特的价值。
“从公司层面来说,希望一个产品越往前走商业化的方向能够越来越明确,能够看到未来商业化的前景。但是在微软这样一个公司架构里面,商业化未必只是孤立的商业化,因为小冰的方向是微软整个人工智能大方向的一部分,可能的一个贡献是对微软其它产品、其它人工智能的整合。”不过,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也强调,AI不能过早的过度商业化,否则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它是关于人类艺术家与AI艺术家之间的拉扯、挫折和希望的故事。”
报告显示,全球超过40%的AI公司应用AI于垂直领域。
近期,24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等5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及,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远程保障、活动预警等智能化设备。支持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开发“养老服务电子地图”等应用程序,便利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
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2024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增长,其中创新产品持续发力,获批创新药械数量全国领先。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产物,其概念起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和能力的模仿。早期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理论等学科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如今,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具有模仿人类外形和行为的能力,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