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市银行新增6万亿贷款流向:个人房贷占25%,信用卡增速放缓

第一财经 2019-09-05 21:57:44 听新闻

作者:段思宇    责编:林洁琛

在货币、财政政策双发力以及逆周期调节加码下,银行业信贷增长稳健,小微和民企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基建和个人信贷领域。

随着A股上市银行2019年半年报业绩的先后发布,备注关注的信贷投向也逐步明晰,第一记者根据业绩报告,统计了2019上半年来A股上市银行的新增贷款情况。今年上半年,33家A股上市银行新增贷款约6万亿,其中,新增对公贷款约2.95万亿,新增个人贷款约2.52万亿,还有超5000亿元的票据贴现。

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占比约60%,是银行信贷投放大头,消费贷、信用卡业务增长放缓,个人经营贷有所增加;对公贷款中,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之下,房地产、制药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仍是银行青睐行业。

整体而言,在货币、财政政策双发力以及逆周期调节加码下,银行业信贷增长稳健,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小微和民企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但同时,企业需求依旧萎靡,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基建和个人信贷领域,银行体系低风险偏好持续。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银行存款综合成本有所抬升,优质“资产荒”再现;另外,净息差同步承压,资产质量分化加剧,部分区域和中小银行潜在风险因素较多,防风险压力犹存。

住房按揭占四分之一

在个人新增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新增超1.5万亿,占个贷的60.2%,与此前相比变化不大,同时也是新增贷款的25%。按揭贷款作为优质信贷资产一直以来被银行青睐,不过银行在信贷审批上较为谨慎。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在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仅要符合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要求,还需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需求。

根据统计,工商银行新增按揭贷款额最高,为3254.7亿元,占新增个人贷款币种的80%左右。位列其后的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规模分别为3018.3亿元、2621.9亿元和1068.5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上半年的新增房贷一跃超过了新增2930.5亿元的个人贷款,同样超过新增个人贷款的还有交通银行,约为新增个贷的3倍有余,这主要源于两者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的负增长。

例如建行,近两年个人消费贷规模增速不断放缓,截至今年6月末,同比下降19.92%,首次出现负增长,较前两年超150%的增幅相去甚远。建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在业绩发布会上解读称,这是由于建行报告期内进一步强化了风控模型,另外存量客户还款量较大,且更多的银行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同业竞争压力加大。

这并非银行中的个例,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公布消费贷数据的23家银行中,有9家出现新增贷款缩减。其中,工商银行、宁波银行和建设银行下跌量最大,分别下降了113.7亿、118.9亿和418.5亿;

“关于下降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银行自身内部调结构,从消费贷转向了信用卡;另外,或许是银行出于对风险的把控。”一位大型股份行分行高层告诉记者,“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增长较快,各大行为了抓市场,对消费贷准入门槛或有降低,相应的,违约率有提升。再者,监管层面,也加大了对消费贷流向的监控,严禁其违规流入房地产。”

不过,与国有大行、股份行不同的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继续发力个人消费贷,但分化明显。诸如南京银行、西安银行、上海银行新增消费贷规模均超过150亿元,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郑州银行、紫金银行、江阴银行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江阴银行减少量最大,近67亿元。

信用卡业务降温

作为个贷增长动力的另一个来源,信用卡业务在今年上半年有所降温,增势放缓,多家银行贷款增速同比出现下降。公布贷款余额的25家银行中,有四家贷款新增贷款额减少,为交行、贵阳银行、紫金银行和常熟银行。

交行的信用卡业务在上半年出现整体收缩,不仅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发卡量和交易额同步收缩,上半年总发卡量减少8万张,交易额为14235亿元,同比下降2.90%。对此,交行在报告中称,“信用卡业务逐步调优客群结构。贷前、贷中管控多管齐下,主动加强信用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提升催收效率和资产保全能力。”

招行、农行、中信银行新增信用卡贷款额位列前三,分别是771亿元、738亿元和577亿元。有分析称,目前信用卡正在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增长规律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考虑到花呗、网贷等“类信用卡”产品的存在,人均持卡量或被高估,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按揭贷款、消费贷、信用卡外,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新增经营性贷款约2403亿,国有大行、股份行是增长主力军。其中,工行以近860亿的绝对量居榜首,排在之后的是农行、招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对于经营贷的增长,工行和农行都提到了与普惠金融政策相关。

而不同于对消费贷的大力推进,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的经营贷有一定回落,反映了银行间不同策略的侧重。“是倾向于消费贷、还是经营性贷款,需要综合考虑银行的风险偏好、资金成本、收入来源、信贷结构等,”上述股份行高层说,“一般而言,消费类贷款的收益在信贷资产中偏高,银行可通过增加消费类信贷来确保利润增长,但对于资金成本较低的银行来说,会更倾向低风险资产。”

数据的变化是政策落地效果的体现,发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力下,各个银行举措不断。此前央行公布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亦显示,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占比达12.61%,同比增长22.5%,远超13%的贷款增速。

新增票据融资近6000亿

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企业需求趋缓之下,上半年银行对公贷款新增2.95万亿,占比50%,与此前基本持平。从投向上来看,房地产、制药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受青睐,银行体系低风险偏好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钥匙”,33家银行新增票据约5845.5亿元,占对公贷款的20%。事实上,票据融资自今年以来被频频提及,不少银行称要发挥票据业务优势,将核心企业信用扩延至民营、小微企业,围绕企业需求,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银行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根据统计,截至6月末,农行新增公司类贷款规模最大,为6442亿,占新增贷款的60%。在农行的贷款投向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第一大投向,占比21.8%,其次是制造业。位于农行之后的是工行、建设和中行,新增规模分别为4871亿、3485亿和3816亿元。

股份行中,交行、兴业银行排名靠前,分别新增1924亿元和1502亿元。城商行中,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位列前二,分别新增424.5亿元和382.7亿元;农商行中,青农商行一枝独秀,新增253.5亿元,超过成都银行、贵阳银行等。

数据显示,青农商行公司贷款和垫款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 业及制造业等。截至6月末,该行上述四个行业的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合计为817.21亿元,占比达68.98%,其中房地产占比23.1%。

综合而言,当前银行对公的信贷结构已出现积极变化,尽管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但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已取得改进。前述股份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基本都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实时调整压缩退出类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信贷策略。

关于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投放,一位国有大行分行高层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内部对房地产业务的信贷投放主要是依据行业调控政策、监管要求以及行业运行状况,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对投放对象,银行往往会根据白名单来判断,能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差不多都是头部企业,债务还款能力较强,这样也能保证资产质量,而且获利相对其他企业也较稳。”他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