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降息+QE+TLTRO III!欧央行亮出超宽松刺激组合拳,德拉吉能否挽救欧洲经济

第一财经 2019-09-12 21:02:43

作者:樊志菁    责编:盛媛

为了提振经济,欧央行宣布降息并重启QE,德拉吉打出冲宽松刺激组合拳。

欧洲央行12日晚间公布利率决议,宣布2016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并推出新一轮QE。

政策声明显示,欧央行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50%,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0%和维持边际贷款工具利率在0.25%不变。前瞻指引调整为计划将基准利率保持在目前或更低水平,以保证通胀在中期内趋近2%的目标。

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asset purchase programme )从11月1日起重启,每月200亿欧元,欧央行管委会预计QE将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增强货币政策效果,直到下一次加息前夕结束。

维持资产购买计划中到期证券本金再投资政策不变直到欧央行再次加息后的一段时间,在必要情况下保持足够流动性和货币宽松政策环境。

欧央行将改变新一轮季度目标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的模式,以保持有利的银行贷款条件。对于符合资格的净贷款额超过基准的银行,TLTRO III 业务所适用的利率将会较低,甚至可能低至存款安排在整个业务期间的平均利率,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

分层利率机制也正式出台,为了支持以银行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传导,将引入双层准备金制度,使银行持有的部分过剩流动性免受负存款利率的影响。

欧央行决议公布后,欧元/美元短线跳水近0.5%,下探1.0950关口。欧洲三大股指集体拉升近0.3%,国际金价大涨超1%。

德拉吉:未来需坚持高度宽松的政策立场

欧央行行长德拉吉随后出席了任内倒数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他强调未来需要保持高度宽松的政策立场,欧洲央行准备好调整所有的工具,近期欧元区经济表现持续疲软,预计三季度会温和复苏,下行风险依然存在,敦促欧元区国家提高上期增长潜力,采取更有益于经济增长的公共财政。

在政策选择上,德拉吉透露在前瞻指引和降息上管委会有一致意见,虽然在QE上各方意见有所分歧,对采取行动有必要共识。负利率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并不会导致金融体系崩溃。会议并没有讨论改变边际贷款利率,资产购买计划内的资产大部分会与过去一样。对于QE的期限,可以在不改变限制的情况下购债很长时间。

德拉吉重申,欧央行没有为汇率设定目标,将坚持国际共识,反对竞争性货币贬值,同时将密切关注政策的副作用。

经济不振为进一步宽松提供空间

欧央行在最新经济展望中下调了今明两年增长预期,预计2019年欧元区GDP增速为1.1%,6月预期为1.2%,2020年GDP增速为1.2%,6月预期为1.4%。受到贸易摩擦、内需下滑和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欧洲制造业身陷泥潭是拖累经济的重要因素。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工业产出环比下滑0.4%,同比下滑2%,其中德国同比下滑5.3%,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下滑1.3%和0.3%。

IHS 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制造业已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汽车行业形势不断恶化令欧元区经济前景非常黯淡,一旦出口下滑和制造业不景气开始向服务业等表现良好的经济部门传导,未来一年将更加艰难。

通胀前景恶化也成为了德拉吉最大的担忧,欧元区7月CPI同比上涨1%,距离欧央行设定的2%目标愈行愈远,欧央行已经将今明两年通胀预计进一步下调至1.2%和1%。目前五年期通胀互换利率已经低于欧洲央行2016年上一次降息时的水平,未来通胀回升前景堪忧。

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证实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进一步降息的有效性。负利率不仅伤害储户利益、而且将进一步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融资环境恶化。因此不少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认为,进一步降息可能不仅无效,甚至会损害经济。

纽约梅隆投资管理旗下牛顿投资管理固定收益主管布莱恩(Paul Brain)向第一财经记者时表示,虽然降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并鼓励消费,但不足以扭转经济现状,更深程度的低利率反而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相对而言,通过向银行部门提供流动性或购买资产可能会对刺激欧洲经济有一定帮助。

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张梦云认为, 负利率并非没有极限,随着其不断接近“逆转利率”(The Reversal Interest Rate)下限,银行面临业绩压力将被迫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负利率带来的盈利损失,需要寻求其它政策工具补充替代。

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经济学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则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受到全球贸易形势影响,欧元区经济近乎陷入停滞,制造业尤为如此。从最新的数据看,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没有改变,所以欧央行很可能在年内继续推出宽松政策,欧元则会面临巨大压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