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世界银行17日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需要培育增长新动能,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当天发布的《创新中国: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报告分析,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当前,较高的资本存量、人口红利的消减等,导致传统增长动能趋弱,这就需要培育新动能来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放缓的挑战。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减少资源配置扭曲,把土地、劳动力和金融资源竞争性地和高效率地配置给最具生产力的用途;二是加速现有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扩散,提升工人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追赶潜力;三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
报告还从7个关键领域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促进市场竞争、完善创新体系、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更高效配置金融和人力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加融合、高效的创新,推动生产率提升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联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中国培育增长新动能和促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有参考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说。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换挡、新旧动能正在转换,联合研究不仅评估了中国经济发展机遇,还深入分析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区域发展等,将有助于中国以可持续的方式应对新挑战。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
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
中国正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为跨国公司在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