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1个年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与三代中国企业家递进式成长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家是国家的宝藏,中国三代企业家有着怎样不同的特质,如何学习老一代企业家优秀特质和精神完成代际传承?
在9月21日举行的“与掌门人同行——致敬共和国70周年”主题活动上,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针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持续成长”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大多成长于革命年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第一批具有市场竞争意识的民族企业诞生,以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鲁冠球为代表的企业家,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
卫哲认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不会退也不能退,表现出一路向前的精神,集中于制度创新。而第二代企业家更多表现在模式创新,无论是淘宝,还是支付宝都聚焦于商业模式上的变革,他们有着不同的财富观与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卫哲认为一、二代企业家的人才班子不同。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弥补创始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不足。
同时,“知进退”是第二代创始人的重要标签。卫哲表示,如果马云不退,阿里也不会进步,早在十年前马云就做好了怎么退的准备。“在自己个人公司位置上知进退,在外面生意上知进退,扛下去有时候是资本受伤、社会受伤、团队受伤,知进退是社会进步所需。”
作为投资人,卫哲表示目前投资的80、85后一代,更聚焦于技术创新。他们正处于产业更迭的创新时期,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中有更大的作为,同时第三代企业家懂妥协知平衡。
无论是开创新业的一代创业家,还是承上启下的二代企业家,和正在崛起地中国新兴商业领袖。亚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琦伟认为,今天中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家群体已经是中国最重要财产与财富,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注重传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表示,第一代企业家能最终成长为行业领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好学习,一直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愿意突破自己,突破局限性。新一代企业家应有更宽广视野和社会责任考量,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要为社会带来新福利,这样的企业家才具有时代特征。
细分赛道的市场潜力正在被看到,这一点在运动产品领域尤其明显。
为了避免家属子女在自己百年之后争夺家产,企业家最好提前立有遗嘱,委托信得过的专业机构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作为遗嘱执行人,并且对于接班人的培养和公司人才梯队早做安排,实现平稳过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补贴。我国自2022年起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此次《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育支持从“减税”向“现金直补”升级,形成多层次政策体系。
欧洲舆论认为,从贸易条款来看,这份协议“显然是一项不平等条约”,更像是一份“为特朗普带来胜利”的“投降”协议。
专家指出,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必须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