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科技驱动挖掘好企业,但小微贷款市场边界仍待拓宽

第一财经 2019-09-24 22:05:42 听新闻

作者:周楠    责编:林洁琛

本轮数字化通过技术挖掘了好企业,本质上能否提升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政策扶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再加码。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决定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政策之外,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带动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小微企业的市场边界能否随之拓宽受到市场关注。

“本轮数字化通过技术挖掘了好企业,本质是通过技术把原先传统功能挖掘出来的好客户的‘池子’进一步下探。”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在日前举办的“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的未来”专题论坛分论坛上表示。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圆桌讨论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

小企业金融有较大市场缺口

小微贷款的未来发展,总量指标值得关注。

据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数据,仅2018年,支付宝服务的中国小微企业贷款笔数超过8000万笔,同比2017年增幅达到60%。市场测算,有纳税登记的中国小微贷款户数约为1800多万户,全国有效的小微企业的总量在2000万户左右。

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表示,假设每一户企业贷30万,市场规模就达到6万亿,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信贷规模,大型银行及作为补充的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有较大业务空间。

而从全球经验来看,小企业金融市场空间庞大,融资供求市场缺口大的情况也很突出。

Matthew Blake以非洲普惠金融发展为例提到,目前在非洲,零售商仍偏爱现金交易。万事达卡与联合利华、肯尼亚商业银行(KCB)等合作,通过用以记录商家经营数据的数据库,根据商家经营数据提供信用额度,设置提款限额,提供小额贷款,上述三方合作开展业务对其存货管理等方面均有益处。

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之下,融资可持续性的挑战如何解决?

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公司金融主管Gerald F. Keefe认为,针对中小企业,银企合作的平台必须拥有整合资产并创造投资的能力。同时,资本市场的就绪程度和信息可及性凸显,资本市场结构的有效调整,包括AI等各方面技术应用提供的赋能模式也在发挥作用。

金融科技提升企业还款意愿方面需加强

在普惠金融领域,技术驱动之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成本降低,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改变,本轮数字化通过技术挖掘了好企业,但能否本质上提升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何大勇认为,之前可以获得贷款并具备还款能力和意愿但却并未获得贷款的企业,在大数据手段的帮助下,会被进一步挖掘发现。

在他看来,此轮科技驱动小微企业发展,本质是通过技术把原先传统功能挖掘出来的好客户的“池子”进一步下探,有利于解决在风险不对称情况下的风险定价问题。

“把原先在传统银行上浮出水面的这些小微企业往下又挖出一批,通过大数据向下挖掘,但这些企业本质上都是好企业,只不过原先的传统银行并没有发现它的机会。”他表示。

但继续下探后,触及的群体仍具有边界,普惠金融并未能够提升再往下客户群体的“造血能力”。

基于此,何大勇认为,场景化获客、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的全线运营能力是下一步金融科技发展应加强的三个方面。

在市场风险方面,黄金老认为,金融科技能够帮助更好地发现小微贷款的风险,但并不能消除风险,特别是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数据是关键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在何大勇看来,提升都在于数据,数据的透明和开放将有利于降低成本。

数据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石油”和“新黄金”。Matthew Blake认为,金融体系未来发展趋势上,数据货币化是趋势,市场参与者将有望从数据分析中获益。

企业端也有除内部数据之外的诉求。“除去企业内部数据外,更大的数据来源于社会、国家,如果数据能够开放,能够打破数据孤岛,会对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有非常大的帮助。”蚂蚁金服副总裁、阿里巴巴达摩院金融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漆远指出,数据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数据平台建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漆远建议,进一步解决金融科技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可以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连接——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应将金融系统进行整体考虑与把控,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突破。同时,科技要开放和共享,在符合监管条件以及数据加密的情况下,科技的开放和共享可以共同提高风控能力。

此外,他提到,科技要与监管合作,为监管提供服务,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会推动金融科技未来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