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更好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意见》提出以下相应政策举措。
在保供方面,一是加强协同监测。搭建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平台,建立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原料药和制剂在注册、生产、采购、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通共享,提高监测应对的灵敏度和及时性。二是做好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家和省级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和短缺药品清单,并动态调整。三是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停止生产短缺药品的,应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向同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报告停产对市场供给形势的影响,卫生健康部门及时研判停产药品短缺风险。四是落实直接挂网和自主备案采购政策。对于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主报价、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对于短缺药品清单和重点监测清单中的药品,医疗机构可线下搜寻药品生产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自主备案。五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医药储备结构,充分发挥省级医药储备功能,筛选一批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且容易发生短缺的药品纳入储备,明确储备短缺药品调用程序。
在稳价方面,一是加强药品价格异常情况监测预警。定期监测采购价格变化情况,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及时了解情况并提示预警。二是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完善药品价格成本调查工作机制,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信用评价制度。对于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等情况的药品,综合运用成本调查、暂停挂网等措施,予以约束。三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整治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处置相关责任人,形成有效震慑。
药品短缺现象一直没有消失,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硝酸甘油、维A酸等药品断货或供应不足的消息。
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国家不断出台保障措施。10月9日,五部委联合《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有33个药品被纳入名单,其中21个为国外上市国内尚无上市的产品,有9个品种中国有仿制药。值得一提的是,七成的药品在中国没有仿制药。
这个目录的诞生,源于药品短缺的困境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下称“20号文”),将鼓励仿制药的范围明确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药品。1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明确在2019年6月底前,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和生产仿制药。
此外,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四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对“两病”参保患者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50%以上。对“两病”患者门诊降血压或降血糖的药物,要按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所列品种,优先选用目录甲类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选用集中招标采购中选药品。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在内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相对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建议投资者可继续关注相对安全的医药板块。从三季度业绩来看,建议更多关注业绩有望持续表现优异的标的,国内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已开始步入收获期,外包型行业迎来产业、资本、政策的共振,具有黄金发展机遇。
1、建议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如恒瑞医药、贝达药业、泰格医药、凯莱英、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
2、从弹性和绝对收益讲,建议更多关注业绩改善或者加速的标的:重点关注迈克生物、片仔癀、安科生物、艾德生物、通化东宝等;
3、集采扩围采购拟中选公布,建议重点关注增量明显的中选企业:乐普医疗,华海药业等。
4、长期来看,建议关注具备仿制药梯队、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企业:科伦药业、中国生物制药、华海药业等一致性评价通过品种、数量较多的企业。
银河证券指出,行业景气度受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小,从已披露的三季度终端增速看,国产药企终端增速居于近年来中高位置,景气度较高。近期板块波动主要源于市场情绪的波动,对于医药板块龙头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是该机构认为:金融资本的流动是全球化所有要素中最难受到阻碍的,而且当前外资介入A股比例仍非常低。真正决定A股医药板块对外资吸引力的永远是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不是对资本流动的人为限制。
方正证券指出,下半年医药行业政策边际有所改善、叠加预期核心公司三季报仍将维持高增长态势,10月份医药行业或将正式开启估值切换的投资机会。中长期而言,以下四类核心资产或将持续成为医药行业最佳投资方向。
1、长期逻辑向好、业绩持续高增长的医药消费和医疗服务。建议重点关注通策医疗、我武生物、长春高新、欧普 康视、片仔癀、爱尔眼科。
2、受益于分级诊疗和技术升级的医疗器械。推荐迈瑞医疗、健帆生物、安图生物、鱼跃医疗。
3、受益科创板、产业趋势持续向好的CRO&CDMO公司。具体标的建议重点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凯莱英、药石科 技、昭衍新药、康龙化成。
4、在研产品线丰富,坚持创新的医药企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 中国生物制药、康弘药业、科伦药业。
脑机接口板块领涨,光伏设备、医药商业板块表现活跃,贵金属、中船系板块跌幅居前。
黄金股大涨,煤炭、汽车、港口、医药板块涨幅居前,固态电池概念股活跃,PEEK材料、算力题材回调。全市场近3600只个股下跌。
①超级周来袭:非农和通胀数据叠加科技巨头财报 美股反弹能否持续?②高盛警告:美国经济的负面冲击要到5-6月显著出现 美元还会贬值;③艾伯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高盛:美国医药板块行业情绪略趋积极。
医药生物行业爆发,创新药、CRO方向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光刻机、光伏、电力板块活跃;金融科技、算力题材走弱。
受政策利好催化,创新药板块成为资金关注焦点,中国的创新药正在开启新的融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