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为获颁中国首个5G基站设备进网许可证,相关产业链概念将受益丨牛熊眼

第一财经 2019-10-25 21:04:54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李燕华

中航证券认为,随着华为开始支持国内供应商,未来有望推动华为产业链上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中国首个5G无线电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华为率先获得首张5G基站设备的进网许可证,标志着华为5G基站设备可以支持中国规模部署,正式接入公用电信商用网络。华为5G设备采用MassiveMIMO技术,实现全场景的5G网络覆盖和容量提升需求,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超高清视频、AR/VR等5G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体验;该设备同时也支持NSA和SA网络架构。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终端设备方面,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部5G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华为先后发布了多款5G手机,包括Mate20、Mate30、折叠屏手机MateX。

渤海证券表示,目前通信板块的主要逻辑还是科技+业绩释放,这也是诸如信维通信,立讯精密等趋势类品种不断创出新高的内在驱动力,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科技ETF基金配置所带来的助力。近期华为不断发布新品,运营商加快5G设备集采进度,5G概念和华为产业链得到深度挖掘,由此衍生开的各种题材将会在行业各个公司上得到响应,市场的估值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给业绩弹性赋予更高的估值,因此在个股三季报中进行挖掘,寻找业绩同比和环比高增长的品种,有望获取超额收益。推荐5G品种华正新材和业绩稳增长的信维通信

财通证券指出,华为全球已获60多份5G商用合同,发货超40万个5GAAU。5G今年已经开始规模商用,目前已经有136款终端,2020年终端数量将会超过500款;预计2020年5G用户数将超过2亿,2021年将会超过5亿。同时指出,华为的5G产品与解决方案在全球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检验,60多份5G商用合同中,32份来自欧洲、11份来自中东、10份来自亚太、7份来自美洲、1份来自非洲。建议关注,基站中国铁塔;主设备中兴通讯;网络建设润健股份,天线射频大富科技、通宇通迅、飞荣达、盛路通信;光模块光迅科技、博创科技、中际旭创;物联网厂商日海智能、高新兴、广和通;流量与大数据天源迪科、东方国信、梦网集团

华金证券表示,华为披露19年三季度业绩,第三季度是华为被列入所谓“实体清单”后的首季,而从华为前三季度同比增幅不降反升可以看到,其业务发展所受影响并非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大。8、9月份华为着力对新的版本切换进行磨合性实验,大概每月生产5000个基站,到10月份以后就可以量产5G产品;其今年的5G基站产量是60万个,明年是150万个;对终端影响最大的还是谷歌。5G建设和国产替代仍是主线,华为基站侧产业链相对更为受益。流量持续增长,带动承载网扩容需求,数据中心业绩增长稳定;行业进入三季度业绩披露期,前期市估值大涨需要业绩的有效支撑,需要聚焦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回避高估值和业绩明显不达预期的标的。建议重点关注飞荣达、深南电路、生益科技、天孚通信

中航证券认为,华为三季度财报出色反映了公司经受住了外围影响,供应链调整带来的压力,短期来看,5G建设投资进入加速期,尤其是基站、天线、光模块等产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持续看好通信产业链;中长期来看,基础元器件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显,随着华为开始支持国内供应商,国内上游核心材料、半导体元器件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受益最大,未来有望推动华为产业链上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重点关注子领域:

►基站制造商:2019年为5G建设元年,国内运营商将陆续开启5G商用,同时5G将进入大规模建设期,运营商无线主设备需求有望带动基站制造商业绩持续增长。

►天线:基站方面,5G采用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MIMO)的应用,5G基站将使得天线数量达到64、128或256,相比4G基站数量增长4、8倍或16倍,天线行业直接受益。终端方面,华为MATE30系列手机总计使用了21天线,用于5G就有14条天线,相比于4G手机,5G手机天线数量大幅提升,有望带动天线市场量价齐升。

►光模块:5G承载网络一般分为城域接入层、城域汇聚层、城域核心层和省内干线,实现5G业务的前传和中回传功能,与3G、4G时代相比,5G网络架构多了一个中传,中传的出现会趋势光模块的使用越来越多,预计5G时期光模块的需求总量和市场规模相对于4G都将大幅提升。

基站制造商:中兴通讯;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工业富联;基站端、无线终端天线制造商:硕贝德;光模块制造商:中际旭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