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激辩:三大湾区经济发展要打破哪些瓶颈?

第一财经 2019-10-29 18:05:49 听新闻

作者:孙维维    责编:汪时锋

户籍后面是什么?除了身份认同以外,是教育。一个城市要想吸引年轻人口,解决教育就够了,因为医疗和养老是老年人的需求。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渤海大湾区被相继提出,形成了贯穿南北的中国经济大动脉。那么,三大湾区的竞争优势和短板在哪里?面临哪些发展瓶颈?又该如何借鉴国际经验?

近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圆桌会议(下称“圆桌会议”)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建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齐红、绿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俞乃奋等经济学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交流。

三大湾区各有特色

渤海大湾区包括京津冀、环渤海湾、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九市、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其中深圳定义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环杭州湾大湾区包括长三角三省一市。三大湾区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投资、贸易、经济活动的关键聚集地。

三大湾区中哪个湾区的未来发展更被看好?在圆桌论坛中,林采宜、俞乃奋比较看好粤港澳大湾区。

林采宜认为,湾区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口。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最年轻。而且从户籍政策和吸引人口流入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入数量和占比都是最高的。年轻人口流入就意味着活力和创造力。虽然长三角经济总量大,但从人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为15万元,而长三角只有11万元,这意味着当地的经济效率较高。此外,从资本角度看,深圳70%是民营资本,民营资本在珠三角唱主角。上海是国企的大本营,上海的国企占了70%。而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看,民营资本更有活力。

俞乃奋从连接南亚、东南亚,配置全球资源角度来看,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有希望。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南线、国际战略配置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中心。谈到人口,其实南亚、东南亚人口更年轻,价格更便宜,比如印度、越南等国,因此,我们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能够辐射整个南亚、东南亚。” 俞乃奋说。

齐红和邓海清则更加看好长三角未来的发展。

“我自己更看好长三角。金融既能够创新,又能够稳健发展,无论对国内辐射,还是跟国际接轨,都会起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长三角成立了跨区域示范区,解决了整个城市群在一体化中最根本的壁垒问题。”齐红说。

三大湾区在国际上如何对标?

对于三大湾区发展城市化在国际上有无对标城市群的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

邵宇认为,从长三角湾区来看,上海以及周边对标东京更加合适。比如在交通运输方面,中国的铁路、高铁、城铁、地铁是分开设计的,只有单线。而在日本,有很多站点可以实现多条线,城市运行效率更高。在这些方面,上海可以向日本学习很多先进经验。

林采宜、路颖、齐红、俞乃奋则认为中国三大湾区的发展找不到国际对标。

林采宜认为,每个湾区都有其特点,湾区建设首先要考虑其优势资源。其次,湾区建设还要考虑时代特点,与产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匹配。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形成的年代不同,它们各自依赖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而(中国的湾区)现在是背靠互联网时代和高科技时代、智能时代。

俞乃奋认为,与国际相比,中国也许会做得更好。

“首先从基础设施来讲,目前中国体制能够让我们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其次,下一阶段的城市之争,事实上是智慧城市之争,不仅仅是硬件,更需要基于互联网,基于现代科技,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了。” 俞乃奋说。

湾区发展要突破哪些瓶颈?

林采宜和俞乃奋都认为,限制湾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户籍制度。

俞乃奋表示,要解决户口问题,让14亿中的10亿人,能够真正在大城市落户。这才是内需真正增长的希望所在。林采宜也认为最大的瓶颈是户籍制度,因为其限制了人口的流入。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林采宜认为,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问题,而解决教育问题是关键。

“户籍后面是什么?除了身份认同以外,是教育。一个城市要想吸引年轻人口,解决教育就够了。因为医疗和养老是老年人的需求。如果政策资源不够支撑10亿公民流动,应该优先让儿童和年轻人先行。”林采宜表示。

林采宜认为第二个关键是税收政策。

“为什么三十多年前深圳能够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因为它是税收的洼地。任何一个税收洼地,就可以成为资本高地和人才高地。湾区活力靠什么?最核心政策一个是企业税收政策,还有一个是个人所得税政策。” 林采宜表示。

此外,林采宜还认为,湾区经济要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如果能够让市场之手配置资源,经济活力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少‘打造’,多自然生长,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我对大湾区未来发展想法。” 林采宜说。

路颖和齐红还认为,湾区各城市间发展不平衡、行政流程有差异也是制约湾区发展的瓶颈。

齐红表示,城市壁垒很难打破,跟国家长期体制机制有关,所有管理都是条块结合的,如果不能打破壁垒,要实现一体化还是很难的。

在金融支持湾区经济和城市群发展方面,齐红认为,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对打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条跟块、打破制度差异非常重要。

“第一,政策透明度、可持续发展在整个湾区,或者城市群发展当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打破监管的不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监管体制上要有创新的动作出来。第三要允许创新,创新要有容错机制。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线上线下业务,都有大的发展空间。”齐红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