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十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晓刚在会上表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九年以来,整体运行安全平稳,但从投资者结构层面来看,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结构还不够均衡。
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股指期货的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为58.64%,国债期货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占比为86.13%。
张晓刚表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还是以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参与的比较活跃,持仓占比比较高。公募资金、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还比较低,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国际市场相比结构还不够均衡。
张晓刚分析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政策准入方面,目前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QFII、商业银行等机构参与金融期货还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说部分投资者目前还不能参与国债期货。有些投资者虽然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但是在套期保值的具体规定等方面还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二是规章制度设计方面,一些交易编码制度、套期保值认定、信息披露制度等等与国际最佳实践相比还是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投资的便利性。
三是在交易成本方面,我国金融期货部分品种和合约的流动性和深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者交易移仓的成本,我们的保证金、担保品等业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四是是市场培育方面,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研团队相对是比较了解金融期货的,但是一些风控合规部门对金融期货风险管理功能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好业务支撑的风控合规还有所不足,需要我们持续加强全方位的培育与培训。
下一步中金所方面将按照证监会全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金融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机构化、多元化发展。
首先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相关部委完善相关的机构准入政策,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
其次完善交易制度,在完善交易编码制度、套保管理制度,进一步便利机构投资者参与。
同时,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继续研究动态保证金、组合保证金制度,完善担保品管理。在确保市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也做好违约演练等风险防范工作,以及加强市场培育培训力度。
交易所将抓紧细化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认定标准。
巴克莱的亚洲外汇和新兴市场宏观战略主管卡特查称,虽然去美元化并非新现象,但最近的相关叙事发生了变化。
随着市场复杂度提高和金融产品专业化程度加深,散户与机构之间的鸿沟正在扩大。“机构化”趋势的潜在风险也在扩大。
健全适配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产品体系。
通过开展专题宣讲、组织同业分享、带领机构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机构投资者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