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为期3天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闭幕。闭幕式上,60余名世界顶尖科学家坐在莫比乌斯环形状的会议桌边,共同见证了《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上海倡议》(下称“上海倡议”)的发布。
《上海倡议》重申了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强调了开放、合作和科技共同体的观念仍然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更重要的是,《上海倡议》呼吁促进对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倡导鼓励争夺年轻人加入到各类创新性教育和多形态的公众科学活动中。
对于《上海倡议》,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和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分别向第一财经记者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
朱棣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时,曾和学校中的6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同参与研究工作,他希望为中国的年轻人也提供这样和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的机会,“让更多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了解顶尖科学家的思维和工作模式”。朱棣文长期以来关注年轻科学家的发展,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参与会议演讲所得的报酬都会捐给高校或非营利组织,来为年轻科学家提供帮助,“因为年轻科学家就是未来,大部分杰出的科学贡献都是由年轻人创造的。”
罗杰·科恩伯格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向记者具体阐述了协会对年轻科学家的帮助形式。可以确定的是,协会每年都会邀请年轻科学家参与论坛;长期来看,协会将想办法支持年轻科学家的研究项目,为他们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我能保证,年轻科学家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除了《上海倡议》,在闭幕式上揭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基地,更将成为全球年轻科学家与顶尖科学家交流、投身科创事业的实地空间。据了解,该基地已联合了包含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前沿科研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开展前沿应用科技和创新成果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十项系列成果,上海的科学家牵头了其中五项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联合利用前沿技术深入解析了大脑细胞类型多样性及神经联接规律,实现了从啮齿类到灵长类的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跨越。
中国已跨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赛道,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正积极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人工智能公共产品。
200多架以军战机在情报系统精确指引下,袭击伊朗境内100多个目标,其中包括伊朗军方高层藏身地,打死多名最高级别指挥官,包括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应急指挥部司令吴拉姆-阿里·拉希德。
今年国地中心自己的训练场会完成高质量实体数据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一个数据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