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张春近日在演讲中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小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降至6%-7%的正常水平,鼓励更多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普惠金融服务。
张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一个数量的工具,这个在十多年前当中国金融体系里面因为种种原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等等,当时中国经济过热的原因,流动性非常多的时候,这个当时还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宏观调控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大多数国家不会作为一个宏观货币调控的工具,对大多数一般的正常水平,在大多数国家应该是6%、7%,最多8%这种水平。银行挤兑的话银行能够放个6%、7%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这个东西已经降到0了。中国把它提高到20%,这个呢我觉得当时是对的。但现在大家知道就有问题了,现在我们不是流动性过剩,现在流动性可能偏紧一点。
这个准备金它的利率只有1%点几,这就是一个税负,央行对银行加了税负,这个税负在有一些情况下面我个人觉得转嫁到客户头上去,我个人觉得是应该要改变的。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这个百分之十几还是太高了,应该还是逐渐把它降低。
我个人觉得中小银行尤其要把这个东西要降得快一点,它们现在还是有百分之十几,要降到正常水平可能7%、6%这样。国有的银行当然这个高一点,我觉得也不是很合适,从长期来看。但是我倒是觉得可以把降低和银行对实体企业、对民营企业、对普惠金融方面的贷款这些指标连起来,如果你在方面做得多的,可以把存款准备金率降得更低,也是种激励。
这个就是我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个人觉得在中国它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下面是怎么样?应该退出,退出的方式是应该鼓励更多的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普惠金融服务。
(以上内容为张春在“2019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的发言节选)
监 制:
傅 娆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臧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