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贯通山海关”:资本潮涌大东北,找准门道才能寻得红利

第一财经 2019-11-17 21:56:12 听新闻

作者:李攻    责编:杨小刚

资本的涌动正是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

上周(11月13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从这里升空后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的第十四颗组网卫星,由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后者也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对东北关注度的升温已不止一日。今年7月16日,马云率领阿里巴巴团队前往哈尔滨。随之而来的,社会上开始出现“抄底东北”的声音。

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许家印等先后亲身实践“投资必过山海关”后,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可以说是信心爆棚。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景俊海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已经触底,上升的过程是增值的过程,增值的空间非常大,所以他们才在吉林投入巨资。这是对东北地区的认可,是对吉林商业环境的认可。

按照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的话来说,现在的辽宁经济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进入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投资黑龙江省,则要抓住“王文涛机遇”——因为一般人们认为东北地区的思想比较保守,开放意识不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在上海、云南、江西、山东有任职经历,思维敏锐,作风硬朗。例如,在济南的三年,给济南带来很大变化。同时,招商引资是王文涛在黑龙江省亲手抓的重点工作。

在今年全国“两会”黑龙江省的媒体开放日上,王文涛大力推介黑龙江。他说,“去年三月,我到黑龙江工作。黑龙江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农业,就是原生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这些原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10月22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种植户驾驶收割机收割玉米。新华社

投资巨头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的是嗅觉灵敏的龙头企业。

先看吉林。10月8日,恒大集团(中国恒大,03333.HK)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率恒大地产、旅游、健康、高科农业四大集团高管,到长春洽谈合作项目。恒大集团在吉林省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

10月9日,长春市政府与科大讯飞集团(002230.SZ)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大讯飞将在长春市着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总部,建设科大讯飞东北亚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小镇。

同日,长春市政府与韩亚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此前,万达集团与长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投资1000亿元建设影视文旅项目;红星美凯龙(01528.HK,601828.SH)联合上海绿地集团(600606.SH)决定投资200亿元进行“梦吉林”项目建设;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瑞联创滑雪小镇项目正在规划设计。

吉林省主动对接央企,2018年引入国投生物公司对吉林省酒精集团进行战略重组。(吉林国资委)

一个个项目背后的投资数据相当亮眼: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有资金新到位项目766个,到位资金1150.38亿元,同比增长34.55%。其中,今年新签约、有资金新到位项目408个,到位资金687亿元,同比增长103%。

再看辽宁。今年10月,由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举办的“重点项目银企对接暨招商推介会”上,推介了1000个重点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融资需求超过4000亿元。

今年3月,华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进外资的最大项目。

此外,德国宝马集团、法国雷诺集团、日本欧力士集团、美国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在辽宁投资。万达、腾讯、恒大也纷纷到来,并签署了相关投资协议,分别举巨资投资文旅、“数字沈阳”和新能源汽车项目。

而王文涛履职黑龙江省之后的这两年,主要见了哪些企业家?这一方面反映了黑龙江更需要哪方面投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家们的投资判断。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8月王文涛会见了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去年底,黑龙江省政府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华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合作,尤其是确定共同开展哈尔滨“智慧供暖”试点。

今年7月,王文涛会见了厦门象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象屿集团目前已在黑龙江富锦、北安、绥化建设三个产业园区,经营领域从粮食收储到玉米深加工,再扩展到粮食种植及贸易流通,规模不断做大。

去年11月,王文涛会见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益海嘉里集团总裁郭孔丰和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

去年6月,王文涛会见了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孙丕恕说,浪潮将以产业园为依托,建设浪潮东北和东北亚运营总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云+数”产业基地,助推数字龙江发展。

黑龙江吉林都在盯住文旅与农业

黑龙江正在制定《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此前国家层面也发布了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规划,这对黑龙江尤其是个契机。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由冰雪旅游带来的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地产等产业产值近3万亿元。今年冰雪季公布的十大旅游热门目的地,黑龙江占了4个,分别是哈尔滨、雪乡、亚布力和牡丹江。

这也代表着将来政府的扶持方向。

黑龙江方面称,到2025年,全省力争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亿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5800亿元以上,全域基本实现宜居宜行宜游宜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黑龙江在旅游业的软硬件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吉林省吉林市去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说,“积极引导外资投资吉林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中的旅游、健康、航空、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外资龙头型、旗舰型企业和项目。”

旅游业被排在了第一位。

从近来签约的大项目看,资本对吉林省的旅游产业情有独钟。这包括上述的恒大及万达的文旅项目。文旅产业也被确定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冰雪旅游强省、避暑休闲名省、新兴旅居大省,这是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着力点。

而另一大空间则来自农业产业现代化。

隋书侠创立的“东北农嫂”鲜食玉米品牌已经连续8年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资料

玉米产业是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抓手。吉林的粮食主要是以玉米为主——吉林农业的70%来自于玉米,农民收入的70%来自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也是70%。

下一步,吉林省要做好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超过6500家,将来,近50%的玉米、80%的稻米、60%以上的畜禽产品都要经过加工转化。

“黑龙江省委把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战略定位,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部署推进实施,通过一产连接二产,来扩大三产。”王文涛表示,“精深加工,我们目前是不够的,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是53.6%,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当然,差距也就意味着潜力和空间。”

相关数据表明,基础农业投资还是“短板”。根据黑龙江省招商引资项目库,从三次产业投资分布看,第一产业占0.9%,第二产业占48.2%,第三产业占50.9%。

黑龙江今年7月印发了《黑龙江省百亿级企业成长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千亿级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等。这是黑龙江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对外界来说也是投资方向。

“面向高端”与勇敢改革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称,要再造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新优势,努力把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前者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后者是在新兴产业方面创造竞争优势,两者都瞄向了高端。

吉林省称,将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卫星及航天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数据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 “吉林一号”卫星工程被称之为“千里慧眼”。与之相关的CMOS图像传感器、飞轮、碳纤维结构件等关键核心部件已实现省内配套,配套企业已达百余户,从而带动了吉林省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同步发展。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资料

而投资辽宁的两条主线已经明朗。第一条的关键词是“国资改革”。

辽宁省称,下一步要抓好国企国资改革重头戏,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特钢、东北制药等一些企业,已经通过混改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中,东北制药引进了民营企业辽宁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控股经营。去年上半年,辽宁方大参与东北制药定增项目,此后又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在东北制药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达到26.02%,依法依规入主东北制药成为控股股东,国有资本退居为第二大股东,从而企业形成由民营控股、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参股、员工持股的全新股权结构。

今年5月,辽宁省国资委集中拿出涉及资产总额近2000亿元、就业职工8万多人的52户省属企业,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推介,吸引各类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辽宁省承诺不设准入门槛,不限持股比例,并在混改中推动体制机制变革。

第二条的关键词是“飞地经济”。

今年年初,辽宁出台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市县和区域之间联合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同时以“飞地经济”模式鼓励外省产业向辽宁梯度转移,进而调动各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大招商格局。截至今年9月末,辽宁全省“飞地经济”共落地项目超过80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1500亿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