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11月25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
这是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之后,广东省政府层面涉及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次会议。
会议明确提及,要加强省市联动、统筹协调,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具体落实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之举,不仅是深圳一个城市的先行先试,也关系到广东省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与路径探索等重大问题,广深、深港本身的产业互补还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现实基础。
特色示范区的落地关系到全省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具体落实中央决定的重大战略之举。
曲建指出,以深圳为核心,强化和培育在国际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就是深刻领会了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
言及深圳要强化和培育在国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感触颇深。
冯向阳说,深圳福田之所以能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高地,与该区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造环境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
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高质量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他认为也是类似的道理。
“任何时候政策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都只是‘杯水车薪’,政府搭建好生态,让企业在这个生态自由生长、自然生长、‘野蛮生长’,这才是企业的福音,才能为深圳培育出更多具国际产业竞争力的产业。”冯向阳指出。
“这不仅仅是深圳一个城市先行先试的事情,是关系到为全省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与路径探索、寻路的重大问题。”曲建表示,可以通过加强省市联动、统筹协调,深圳要继续发挥敢闯干事的优良作风,发挥好主体作用,全省各市要主动支持深圳,帮助深圳探索成功,为全省今后的战略升级做好准备。
深圳与湾区城市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
相比于此前的《意见》,此次会议有多处提及深圳与周边城市发展的关系。
会议有明确指出,“要加强省市联动、统筹协调,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会议还强调,要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互促共进,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此次会议不仅点明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也让外界明晰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
以深圳与香港为例,深港两地正在加强产学研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互联互通。
这背后离不开深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据悉,新兴产业占深圳GDP比重已超40%,成为深圳新的经济支柱。
深圳市政府于2018年11月发布的《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亦首度提出深圳将加快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此前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产业创新峰会上,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南区首席代表吴文慧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基于香港的科研院校多、服务业强,可以帮助深圳企业更好“走出去”。同时,深圳正在大力打造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深港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具体到广州和深圳来看,二者同样存在产业结构的互补。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对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举措,曲建有提出,这需要两个城市都拿出勇气,敢于担当、勇于探索,释放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率先走出经济调整周期的底部,为粤港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成为了左邻右里;海陆空铁多维联动,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珠海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提速。
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选址位于冷链业态较为丰富的增城区和花都区,总占地面积为2007.63亩,与广州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间重叠、功能联动。
优质新盘已成为销售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