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G手机价格明年有望降至1500元,销量将突破2亿部

第一财经 2019-12-12 19:21:24 听新闻

作者:童兰    责编:宁佳彦

明年全球5G手机销量将突破2亿部,其中中国市场将贡献一半的量,保持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5G手机市场。

5G商用牌照发布不到半年,5G手机的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下降。本周小米发布的Redmi K30 5G手机入门款价格定在1999元,击穿2000元关口,K30也是搭载高通骁龙765G芯片的全球首发5G产品。

对此,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总监隋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米希望把性价比的优势延续到5G市场,但同时也面临售价利润都偏低的挑战。明年5G终端价格会大幅下降,最低可能降至1500元左右。”

明年5G手机出货量将翻番

来自行业研究机构IHS的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今年5G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350万部,而到明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2.53亿部,增幅接近20倍。

“明年全球5G手机销量将突破2亿部,其中中国市场将贡献一半的量,保持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5G手机市场。”隋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三星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74%,达到320万部。不过相比第二季度三星83%的市场占比,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在抢占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还有LG和vivo,市场占比分别达到10%和9%,华为、Oppo和小米紧随其后,市场占比分别为3%、3%和2%。第三季度,全球5G手机出货量由第二季度的180万部增长至430万部,涨幅接近1.5倍。

IHS Markit Technology智能手机高级分析师Gerrit Schneemann表示:“三星的强势受益于韩国本土市场的发展,三星也在快速占领5G手机的全线产品,覆盖中高端产品线。”在韩国,三星和LG都在大力进行5G手机的促销推广。

目前三星已经推出5款5G智能手机,其中Galaxy Note 10 Plus 5G在第三季度中表现最好,销量达到160万部。“三星已经能够在全线产品中加入5G连接功能,覆盖了从Galaxy A 90到Galaxy Fold 5G的多款产品。”IHS Markit Technolgy智能手机研究总监Jusy Hong。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韩国和中国都已经推出了5G服务。中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资费低至128元。根据投行Jefferies的预测,明年中国将有1.1亿5G用户,渗透率达到7%,超过韩国3%的渗透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是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国,但是今年第三季度,来自小米、华为、联想、vivo、OPPO和ZTE等中国手机制造商的5G智能手机出货量总和仅占到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的17%,第二、第三两个季度的出货量之和为70万部,与LG一家的出货量相当。

中国制造商出货量仅占17%

中国手机制造商生产了全球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但5G手机出货量占比仍然较低,主要是因为中国生产的5G手机大部分是销往海外市场,而那些市场仍然是以中低端智能手机主导的,5G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很低。

Strategy Analytics总监隋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是5G元年,但是受制于5G手机和较高的价格,以及有限的5G网络覆盖,导致目前中国5G手机市场出货量占比较低,明年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5G手机逐步普及,价格也逐步下降。相较于今年第二季度5G手机1153美元的平均售价,今年第三季度5G手机的平均售价下降至994美元,而价格区间也开始逐步拉开。

不过相较于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整体309美元的平均售价,5G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仍然达到了整体平均售价的三倍,因此,市场人士相信,凭借5G手机的需求激增,有望拉动增长乏力的智能手机的整体销量,并拉高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

隋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手机的需求正在回升,这一方面受益于手机厂商激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智能手机的创新,比如5G手机和更大屏幕的手机不断推出。”

全球范围内,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至3.66亿部,高于去年同期的6.6亿部,这也是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两年首次增长。

中国对5G方面的投资也将令2020年成为5G元年。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总监Peter Richardson表示,未来将看到智能手机“量价齐升”的格局。Richardson表示:“5G网络和设备的推出节奏要快于4G时代,我们认为到2020年这种部署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