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联合长江养老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

第一财经 2019-12-13 23:06:39 听新闻

作者:陈婷 ▪ 杨倩雯    责编:于舰

目前长三角地区养老金融一体化已具备条件,养老金融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凸显,但养老金融在区域内的联动仍需进一步深化。

养老金融产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的养老金融发展状况急需关注。

12月13日,第一财经联合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长江养老联合共同出版的《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上海发布,这也是业内首份公开发布的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的报告。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虽是我国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但随着其经济增长,也随之成为全国较为严重的老龄化地区。目前长三角地区养老金融一体化已具备条件,养老金融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凸显,但养老金融在区域内的联动仍需进一步深化。

长三角地区发展较早老龄化状况严重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其区域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6%,拥有全国16.15%的常住人口,2018年贡献了全国GDP的23.49%。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已正式书面上升至国家战略,并已进入密集“施工期”。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确定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报告数据显示,作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长三角地区面临的老龄化现象也尤为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而长三角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1.4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为34.39%,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为16.37%,接近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养老压力方面,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老年抚养比为15.9%,而同时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为18.8%、19.2%、16.6%和19.1%,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此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此前发布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将达4600万,老龄化程度约为21%; 预计到2035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加至7500万,老龄化程度达33%。

报告表明,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未来的发展,养老产业以及相关养老金融服务迫在眉睫,同时也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地区养老金融一体化基础已具备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我国正在构建“三支柱”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即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事业单位负责建立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包括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养老金制度模式,养老责任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过于依赖第一支柱,即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规模占比达到85%,而第二第三支柱,即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融的作用发挥不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养老金制度体系中,养老金三支柱规模更为协调且以二、三支柱为主体。

报告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金融已有一定的发展且其养老金融一体化已具备条件。长三角地区养老压力大、区域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社保制度领先、金融资源丰富、且地区老年人口跨区流动频繁等特点,都为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的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提供了初步条件。

而在长三角的养老金融发展中,金融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税递延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等充实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第三支柱的产品出现,将使得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去。这些机构的养老保障业务也可以有利于满足个人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员工差异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发挥养老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帮助长三角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报告显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以及养老金融的逐渐升温,目前长三角养老金融一体化已开始进入实操阶段,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报告建议称,政府机构需继续发挥搭台合力作用,推动养老金融政策协同;同时做好养老资源统一布局和调整,鼓励各类机构错位发展;另外,需要推动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满足长三角多样化养老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助力长三角养老金融一体化进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