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科技赋能之下,未来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长什么样?

第一财经 2019-12-16 18:38:07 听新闻

作者:段思宇    责编:林洁琛

供应链金融正在步入新生态。

从传统的以银行主导的线下模式,到初步实现在线化,再到逐渐去中心化,供应链金融在科技加持之下,正发生新一轮的迭代变革。日前,在第一财经研究院和雪松国际信托举办的“韧性与重构——全球变革中的金融方法论”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讨论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监管规范等。

现阶段,业内的共识是,随着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成熟,供应链金融将成为基于产业链金融市场,提供融资企业、金融机构、资金提供方的全场景交易撮合市场,未来供应链将成为一个覆盖消费、批发、生产、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等的全场景生态圈;与此同时,在供应链金融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流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

此次高峰论坛由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编辑杨燕青主持,其中《中国经济新动能:供应链如何赋能金融新生态》圆桌论坛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林纯洁主持。

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工具之一,近来,供应链金融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11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积极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资金、客户、数据、信用等优势,发展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政策带动之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大幅增长,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等纷纷参与其中。根据普华永道数据及亿欧智库统计,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3.70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近15万亿元,到2025年达到近20万亿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2%。

市场扩张的同时,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论坛上称,供应链金融正在从2.0阶段走向3.0阶段。在他看来,传统的以银行主导为客户做贸易融资、保理、代理、应收账款等服务的方式是1.0阶段;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银行和核心企业合作、线上与线下结合、初步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模式是2.0阶段。

“所谓3.0阶段,就是多级N+1+N,其中,‘1’不是银行,也不是核心企业,是指平台,同时平台是去中心化的,结合了N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结合了N个金融供应商和服务商,彼此之间达到高度融合。”朱民说道,“而当供应链金融本身变成平台的时候,这一平台可以不断延伸和扩展形成联盟,涵盖资产端、服务端、资金端和跨境业务端等成千上万家企业,这就成为了生态圈。”

上海市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亦表示,供应链金融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未来可以是跨行业的;另一方面,它要求征信系统十分发达。“供应链金融以大企业为基础,使信贷资源流向小微企业,从而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多年间,供应链金融受新技术的影响相对较小,一方面,企业相关数据量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基于数据的一些应用;另一方面,企业相关模型体系建立更为复杂,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以5G、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为有5G、物联网、区块链,包括智慧交易、智慧平台等一系列新科技的出现,使得未来分布式产业链的金融链数字网络成为可能。”朱民提到,“这对于整个产业和行业而言,是最根本的颠覆,实际上,区块链加供应链就是资产和资金的驱动,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未来供应链金融将会出现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双中心并存的局面。”

换言之,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供应链金融未来将发展成为全场景的生态圈,从消费者到最终生产者,以及当中的产业链和金融工程均被纳入其中。此外,朱民还提到,天秤币的诞生将再次重构金融生态。“在天秤币的框架下,我们今天所有的微观金融科技,包括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变成了宏观问题。如果天秤币得以实施或者央行的数字货币得以实现,未来将是一个产业链金融共融的完全崭新的金融生态。”他说。

供应链金融发展仍有难题

目前来看,供应链金融发展已初具规模,每个环节之间的融合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与之对应,市场中也存在众多风险和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称,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流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上。

信息流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融资困境,比如供应链一体化将强化供应链在银行中的授信,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进而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再如,加强财务电子化,提高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收集的效能。

但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如果参与主体主观上推动信用欺诈,那么一个技术能否有效防范其中的风险?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能否实现链上链下信息的一致性?理论上来讲,从链上到链下的信息都离不开第三方中介所做的真实性保障。”杨涛提及。

除了信息风险外,杨涛还称,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样需要注意。一方面,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对的对象并非是单一某一个主体,风险来源较为复杂,管理风险主要突出在供应链中资金流的管理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更为复杂,供应链一体化的程度也不统一,下游企业的定价变化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融资需求。

雪松国际信托董事长林伟龙则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到,尽管供应链金融频被提及,但一些投资人、机构等说到供应链金融,还是会觉得“看不懂”,主要是看不懂供应链金融对接的供应链资产。

“这是一直以来供应链金融规模未能做大的一个原因,但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区块链的应用,金融资产的流转情况、现状,包括企业真实的应收账款的余额,还有对接仓储的情况、数量等可以被准确记录,这一痛点也有望解决。” 林伟龙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目前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技术,而是各个组织、企业和机构的思维方式、组织行为不同。对此,杨涛表示,在参与交易过程中,不同的参与者在其中要有主要和次要的定位,更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另外,他还称,“虽然技术、算法非常重要,但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始终绕不开对于人、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的把握。未来还是需要多元化地共同推动这些改革。”

而在未来供应链的发展中,有观点分析,不管是在哪一个发展阶段,最为重要的是软硬基础设施,比如信用体系、业务与技术的标准化、包括文化、业务逻辑等在内的行业共识,因为无论外部风险如何变化,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