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数据存储能否被商业应用?
有可能。
从理论上,硅不是半导体产业唯一的载体,但由于广泛可得性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以硅为主体的经典晶体管在过去数十年都主导着半导体产业。现在,由于对算力和存储需求的爆发,硅的瓶颈已经显现,替换材料的探索刻不容缓。2019年底,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实验室3D打印出了一只拥有DNA的兔子,使用的就是DoT(DNA of Things)架构的材料,该兔子的DNA可被解码,并可稳定复制兔子,这显示出了DNA存储的潜力。2019年3月,微软与华盛顿大学旗下公司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了将数字信息转化为DNA信息并顺利重新读取的设备,让DNA存储系统可以完全自动化地运行。相对于现有的存储工具,DNA存储密度更高(1000万TB/立方厘米),且异常稳定(近乎永远)。
DNA存储技术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未来的挑战将是成本和速度,从而让DNA存储能够走出实验室,走进商业数据中心,我们期待在2020年有所突破。
第一季度,下游需求复苏的力度未能催化所有厂商的业绩,江波龙预计半导体存储市场今年3月底开始逐步回暖。
一些存储厂商看到,今年数据中心服务器对存储需求的强度与去年相仿。为了争夺市场,存储厂商已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调整。
半导体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蔡崇信称开始看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特斯拉涨近2%,该公司中国官网“FSD”改为“智能辅助驾驶”。
沪硅产业并购重组获新进展,实现对二期300mm大硅片核心资产的全资控制,未来高端硅片的顺利扩产能否为沪硅产业带来可观利润?
年初以来,资金已经围绕存储芯片板块持续做多,28只个股平均上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