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竞跑条码支付互联互通:银联网联各迈一步,微信站队,支付宝待定

第一财经 2020-01-07 15:19:13

作者:安卓    责编:林洁琛

殊途同归。商户和个人都将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商户不会被要求排他,个人则无需站队。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正在进入快车道。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从财付通获悉,银联和财付通正在开展相关合作试点,实现银联二维码网络与微信支付网络的全面贯通,后续,二维码支付将从试点地区陆续扩大到更多地区,最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转账、消费等场景的全面互扫互认。

而与此同时,另一大清算机构网联也在加紧推进跨机构扫码支付,去年年底已在宁波进行了业务试点。

两大机构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上,各自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条码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央行等相关机构对这一新兴业务高度重视,多次发布政策对条码支付的业务开展进行规范和引导。

去年9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对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做出顶层设计。规划指出,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内,新的支付格局将会形成,“这将会引起行业革命性的变化。微信、支付宝的垄断格局,终会被打破。各家金融机构都将获得发展机遇,促进各类金融创新。”博人金融总经理宋光辉说。

各自向前走一步

笼统来说,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分两类业务,一类是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业务,另一类是以线下刷卡和扫码为代表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上述两类主要业务,基本被三巨头垄断,其中,微信和支付宝高度垄断互联网支付,并以支付为入口,构建了各自的生态圈,坚不可摧;而银联在银行卡收单方面具有龙头地位,当然,在三巨头之外,还有一批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夹缝求生。

2010年,央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累计发牌271张,现存有效牌照236张。支付牌照的有效期为五年,到期之前央行会对牌照公司进行审核,决定是否续牌。近三年,央行新牌发放基本停滞,存量牌照进入清理整合阶段。

2017年8月,经央行批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在京注册成立,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系统,网联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

同为基础设施,银联聚焦银行卡收单,网联聚焦网络支付,以弥补前者在该领域的市场空缺。

而按照央行的规划,最晚到2021年末,要实现“一码通用”,为此,银联、网联各自向前走了一步。

去年12月30日,在央行见证下,由平安付(账户方)主扫乐刷(收单方)的码,完成了首笔网联码制标准下的跨机构扫码交易。

而今年一开年,中国银联与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双方正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建立互扫互认的条码支付服务网络。

从“两联”推动的互联互通的方案和标准来看,各有特点。

银联的云闪付APP与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等银行APP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实现支付功能相比,用户在原有体验和流程不变的基础上,可通过云闪付APP等应用扫描微信“商户码”或向微信商户出示云闪付APP等应用中的“付款码”完成付款,商户无需系统改造即可受理更多支付工具。

而网联推行的互联互通试点交易则是基于四方标准下的互联互通,涵盖了清算机构、账户方、收单方、服务商等四方机构。另外,网联此次试点是有切实的商户交易背景的,相对来说,网联的条码互联互通由于是四方标准模式下的互联互通,所以更加符合央行对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要求。

“二维码互扫虽然看似很小,但是却非常不简单。因为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真正的优势就是天量账户体系的二维码。其他没有APP账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连大型商业银行的第三方支付业务都很难做起来。”宋光辉说。

谁能抢占先机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何种渠道,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推行都将有利于支付市场环境更加开放、公平有序,形成更为健康的支付产业生态。

“对市场而言,可以明确四方职能(清算机构、账户方、收单方、服务方),让四方角色归位、各司其职。尤其是对有数字钱包业务的支付机构,互联互通后,也会带来更丰富、更多的商户场景,提升自己的活跃度。”国内一家支付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

事实上,从产业链分布来看,数字钱包端几乎被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垄断,其他带有数字钱包业务的支付机构只能占据少量份额。

民生证券分析师强超廷认为,不管是移动支付还是条码支付,国内用户的支付使用习惯已基本建立,支付场景覆盖也趋于完善,行业在从快速成长期过渡到稳定成熟期。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5亿元,同比增长22.6%,线下条码支付交易规模达8亿元,同比增长66.7%,两者增速都在逐季放缓。

“条码支付的主要机构,如支付宝、微信、银联等都有着自己的二维码标准,导致用户手机APP与商户码标之间常无法识别,影响支付体验。未来实现条码互联互通后,用户可以依靠一个支付软件走天下,商户也只需要一个二维码进行收款,将大大改善支付便捷性,有望为行业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强超廷说。

“原来只有支付宝、微信和云闪付,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做聚合,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之后,显然可以降低垄断,对支付机构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优势参与进来。有商户资源的可以只发展商户;有用户的可以只发展自己的用户。”北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商户和个人都将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商户不会被要求排他,个人则无需站队。”该人士说。

但深圳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同时表示,如今,银联、网联都在推行互联互通,两家标准不一,虽然目前看上去网联走在前面,但最终的标准还不明确,“网联、银联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参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同时,这种标准的制定也要考虑标准国际化的问题。”他说。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的加入意愿,毕竟,被蚕食的可能是他们的市场份额,况且,他们还是纯粹的商业机构。”上述深圳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