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4日公布10项民生政策新措施,大力提升对基层和弱势社群的支援。
林郑月娥当日联同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就民生政策措施举行记者会。林郑月娥表示,本届政府重视支援弱势社群,社会福利经常开支已由2017至2018年的653亿港元增加至2019至2020年的843亿港元,增幅高达29%。
这10项新措施将惠及长者、劳工、非公屋和非综援低收入住户、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士以及居住环境恶劣等超过100万基层市民和弱势社群。林郑月娥说,这些措施是在过去三份《施政报告》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突破传统思维,着力回应社会上照顾基层和弱势社群的诉求。
“由于香港人口老化,政府须为长者提供多元服务及适切支援,让他们安享晚年;而劳工是香港宝贵的资产,政府也须为他们,特别是基层,提供更好保障。”林郑月娥表示。
10项新措施分别是:改革长者生活津贴计划、扩大“2港元乘车优惠”计划、为低收入人士代供强积金、逐步增加法定假期、改善政府外判服务员工待遇、为非公屋和非综援低收入住户提供现金津贴、研究推行劏房租务管制、进一步增加过渡性房屋、为失业人士和就业不足人士提供有时限现金津贴等。
在改革长者生活津贴计划中,政府建议把普通长者生活津贴和高额长者生活津贴合而为一,每月津贴金额统一为高额津贴的3585港元,资产上限放宽至50万元。
林郑月娥表示,财政司司长正就2020至2021年《财政预算案》咨询各界,并将提出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的措施,进一步回应社会需要。
香港的安老资源正面对供不应求的挑战。
涉及金额同步攀升,达29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超 1.6倍。
根据警方分析,沙田区内发生的“假冒官员”骗案中,超过九成的受害人是内地生。
回顾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12年来的重点成果及战略演变,并从香港视角分析香港如何凭借“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构建涵盖政策制度、金融服务、产业贸易、专业服务及人才文化五大支柱的“一带一路”生态圈,从“超级联系人”升级为“价值链增值者”。
跨境自驾流程大幅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