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应勇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提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今年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部门预备经费一律取消。政府“紧日子”会不会让一些民生保障支出相应收紧?取消的部门预备经费会用到哪里?另外,今年《预算报告》中强调要落实“零基预算”的理念,是出于什么考虑?如何落实?
应勇说,今年由于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影响,确定财政预算的收入与支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坚持“以收定支”的理念,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不是权宜之计。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必须长期坚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面对财政收支的紧平衡,要有保有压。压的是政府支出。今年在上一年各部门财政支出压减10%的基础上,今年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再减少10%,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同时,优化财政经费的结构,特别是专项经费。
在回答财政经费用到哪里时,应勇说,要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确保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今年对养老金、低保的标准还要提高,确保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
今年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口冷链肉类124万吨,在全国的占比超4成;上海海关共签发进境肉类检疫许可证5718份,同比增长31%。
作为沪滇协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上海16个区和云南16个州(市)合作共建重点园区,目前已有10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涵盖生物医药、制造业、新能源、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批发零售等领域。
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供给,提供高效便利服务,让各类企业在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2025年上海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