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乡村振兴专栏|杜棠三落厝,容纳现代文艺生活的古宅街区

第一财经 2020-01-29 11:49:47

作者:赖勇虎    责编:李刚

许多人来到杜棠村三落厝,第一个反应是:原来村里的老房子可以改成这样,第二个反应是:我们村也有很多老房子,可以改成这样的。

编者按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产业、文化与民生并进,衰微中的乡村正经历新一轮嬗变。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承袭,根在乡村。高速城市化的背后,是乡村的普遍空心化与人文景观凋敝,所幸,改变的契机已经到来。

第一财经·商业人文与上海阮仪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携手,邀请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各界专业人士撰文,呈现乡村振兴图景的不同侧面,此次专栏讨论,希望可以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这一篇,杜棠计划总策划师赖勇虎讲述杜棠三落厝从酒店到街区的改造,这一更新活化也在村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是有价值的,并不是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

三落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宅,而更类似于“集合住宅”,是郑氏族人聚族而居的场所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2019年8月18日上午,在“老人会”的召集下,杜棠村的村民们聚集在宗祠中观看电视,此时电视上正在播出纪录片《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在电视上看到杜棠三落厝时,他们不禁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此前,他们没有想到,祖先留下的三落厝,在朗乡团队历时两年的改造后,居然作为乡村振兴的范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杜棠其村

杜棠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丹阳镇,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村里出过连江县的第一任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然而除了村口自明朝保留至今的三落厝,今天的杜棠村已看不到什么昔日辉煌的证据。和现在国内大部分农村一样,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一些中老年人和儿童留守……

三落厝始建于唐朝景福年间,原为张姓人家所建,明朝时被火烧毁,养蛋鸭暂居至此的郑氏族人买下了这片土地,于嘉靖年间在原址上重建了三落厝。三落厝建成的那一刻,宣告郑家真正成为杜棠的主人,三落厝也因此对于郑家具有了非凡的意义。三落厝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三栋建筑水平排列,以溪流相隔,过雨亭相连,具有“山泉入园、园中有溪、溪上有厝”的独特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郑氏族人陆续搬出三落厝,在周边建起了新的房子,三落厝和它左侧及后方的民居群落也因为无人居住而残破不堪,它们被青苔、荒草与枝蔓包裹着,隐入这本来就不热闹的村子暗淡的背景之中。只有在夜里,这片黑黢黢的老屋才兀自从青灰的月光中浮出。

计划缘起

2016年,朗乡开始介入杜棠三落厝的改造。作为一家具有村镇保护和城市规划背景的文旅开发公司,此前他们计划在漳州长泰一个传统民居相对集中的山村,打造一个“民居博物馆”,并陆续从村民手中租赁了许多传统民居,但因为村民意见无法统一,计划最终搁浅,而后只能缩小规模,在边上的一个自然村,围绕着村落的宗祠,将一片荒废的民居改造成一家乡村度假酒店。

由于一位乡贤的引荐,他们来到了丹阳镇的老街,老街具有亲切的尺度,虽显破败,但总体味道仍在,有朱子祠、五显宫等亮点点缀其间。老街面临的问题在于产权过于复杂,缺乏整体改造及运营的可能性。随后在丹阳镇周边的杜棠村,朗乡发现了这片连江规模最大的古民居群落——三落厝,尝试与村民沟通,计划把它改造成一个有历史风味和自然生态的现代化度假酒店。

按照朗乡以往的经验,谈判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三落厝有200余间房间,涉及六十几位村民。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与之前朗乡接触的许多村落不同,杜棠村是个血缘村落,于明朝聚族而居至今,村民皆为郑氏族人,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宗族体系,族中诸多事务由“老人会”商量决定。由于老人会有着强烈的保护祖产的愿望,很快在村民中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愿意将三落厝及周边的老宅交由朗乡改造及开发,并给予了朗乡极大的自由度,于是开始了杜棠计划的实施。

在改造三落厝之前,朗乡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杜棠村的整体规划,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理解村民生活日常的质地与对未来的期望,而后不断地讨论和修改方案,寻找更接近真实的村落肌理。在既有环境里找出原有的隐藏秩序和关键问题,针灸式地进行改善。得益于前期的规划,政府在新村部分开展的“美丽乡村”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得以有效地和三落厝区域无缝衔接,它有着公共性和活性,除了旅客的乡村体验,村民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村落的主体。

三落厝的改造

三落厝虽然规模庞大,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宅,而更类似于“集合住宅”,是郑氏族人聚族而居的场所,外围是青砖及夯土构造的厚墙,防风保温与安全,内部三栋木构建筑水平相连,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挑檐非常深远,下雨时可以在整个三落厝穿行而不会被淋湿,具有很强的安定感。但隐私性差,室内狭小,仅10米见方,如何能够依托现有场所,唤醒人们对乡村及邻里美好回忆,同时又能保有度假的舒适性及隐私?

设计围绕第三厝的一面残墙展开,经历了雨打风吹、寒暑交替和周围草木生长,这堵残墙形成了很丰富的肌理。残墙及身上的植被都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周边用老木板加以衔接及保护,重新形成围合庭院,刻意通过材料的变化来凸显三落厝的年代感。而厝间的溪流通过黄泥等民间传统工艺进行堵漏,恢复以往的潺潺流水,屋顶老瓦的青苔通过底部防水处理得以保留,风化的墙板及开裂的木柱经过清洗,形成了颜色和质地的微妙变化。

残墙及身上的植被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

建筑内部拆除了原有隔墙,通过钢构等现代材料重新搭建内部空间,加入保温隔热材料,保留内部的梁柱,在与外部传统空间呼应的同时,保证度假的舒适性。在客房区,用木格栅将原有过道隔挡成每间客房的入户小院,既增添了小扣柴扉的古意,又在门前多了一方自有天地。公共空间的麻石地面与小院空间的木地板的穿插,形成自然的区隔,一改古厝的严肃,既拓宽了休闲空间,又显得空间比例协调。

在三落厝的正前方放弃传统民居池塘做法,改造成宽阔的草坪,晴天的夜晚,可在草坪上看电影,抬头数星星,仿佛回到从前。

从酒店到街区

而在修复三落厝同时,随着设计的深化,在充分理解整个场所的精神之后,朗乡放弃了单一的度假酒店计划,决定将三落厝周边传统民居群落改造成开放街区。

在古民居的外围区域,在菜园和草丛中,遗留着石墙及柱础,朗乡依托之前的旧址,在丹阳的老街上寻找到5栋传统形制的商铺,让当地师傅应用传统工艺加以重建,让留存的古村结构变得完整。通过这些建筑的围合,恢复了村落的水街、戏台、广场,使之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叙事空间。古村也由此自然形成了三个高低层次,溪水从后山流入水街,穿过祖厝,再流入三落厝。进一步强化了村落的秩序感和溪水萦回的村落意象。

改造后的三落厝

街区着重突出其文艺范,三落厝正后方的祖厝被改造成与艺术、建筑及村落保护相关的艺术馆、其余的民居被改造成了餐厅、书店、书院等,而在水街则置入陶艺、古法磨豆浆、古法造纸、扎染、叶拓、绘画等丰富的度假业态。

四年间,在朗乡团队不间断的努力下,这片溪水萦回、木墙黛瓦,有着唐风遗韵的古老建筑群落,成为具有会议、餐饮、培训、娱乐、住宿等复合功能的时尚度假中心。门外是风情万种的古老建筑,门内却是现代的度假生活方式,一步之遥,古今映照,形成了杜棠所独有的魅力。

细微的改变

作为乡村振兴和福州古厝改造的经典案例,杜棠三落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受邀参加了在德国柏林Aedes建筑画廊和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的展览,中央电视台与新华社也多次报道,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三落厝”也从福州常见的一种建筑形态变成一个专有名词。

许多人来到三落厝,第一个反应是:原来村里的老房子可以改成这样,第二个反应是:我们村也有很多老房子,可以改成这样的。杜棠三落厝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是有价值的,它们并不是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当它们经过更新与活化参与到现代生活时,它们是充满魅力的。

因为三落厝的运营,陆续有村里和邻村的年轻人从县里和镇上回到村里工作,随着度假者和游客的增多,村里也慢慢变得热闹起来,三落厝一有什么活动,杜棠村的许多村民就会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推送,叫朋友们到自己村里来玩。

一个午后,一个杜棠的村民和我聊起一件事情,讲她去省城办事,工作人员问她哪里人,说是丹阳镇的,不知道,说是连江县,不熟悉,后来说是杜棠三落厝,工作人员说,哦,三落厝啊,这个地方很漂亮啊,我去过好几次了。我至今记得她说这句话时那仿佛从心底洋溢开来的笑容。

(作者赖勇虎,策划师、设计师,为杜棠计划总策划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