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企业复工战“疫”大考,流动人口大省广东准备好了吗

第一财经 2020-02-09 22:08:46 听新闻

作者:吴俊捷    责编:杨小刚

已有不少于写字楼、工业园内办公的金融、咨询、物流等第三产业企业拟于2月10日逐步恢复办公。相较之下,制造企业负责人士对现在复工持谨慎观望姿态,不少中小微企业暂推迟至一周之后。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各地复工在即。2月10日,是被很多省市延长假期后允许开工的日期。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流动人口大省,广东如何一手抓有序复工,一手抓严控疫情,是一次大考。

广东也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比较多的地方。据广东省卫健委通报,截至2月9日12时,广东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131例。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有4000万流动人口。作为二三产驱动的经济大省,坐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诸多“明星”城市,外来人口众多,广东对疫情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企业有序保生产也放到重要位置。

自1月30日以来,广东省出台了涵盖《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下称《广州惠企15条》)、《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下称《深圳惠企16条》)在内的超过十份文件,涉及企业租金减免、社保税费延迟缴纳,鼓励企业不裁员等,几乎涵盖了中小微企业各个环节的风险。

尤其是受疫情直接冲击的餐饮、商贸、交通行业成为广东“惠企”政策关怀的重点对象。减租政策更是赢得不少企业直呼“贴心又实在”。

一揽子政策为企业“松绑”

突然来袭的疫情令本就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雪上加霜。即便是亿元级营收体量的餐饮网红企业西贝也坦言,“若疫情无法有效控制,企业账上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人工、租金、水电等固定成本,未回收的应付款,无法按期交付所承担的违约赔偿,税收与贷款利息等,这些都有赖企业的现金流作保障。否则,引发的裁员、拖欠款项、倒闭等系统性风险将会发生。

相继出台的《广州惠企15条》、《深圳惠企16条》在发力点上高度一致,均有涵盖加强金融支持、减免租金、缓缴税费、实施援企稳岗、加大财政支持等措施。而市属国有物业、银行等国企成为让利的主要对象。

仅《深圳惠企16条》,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其中,财政支持超100亿元。

以租金为例,广州、深圳承租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免2月份和3月份租金。

“租金成本差不多是我们的第二大成本,这次免租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我们公司所在的辖区厂房和写字楼,基本都属于区属国有物业。”深圳市龙华区主营电子商务的小企业主张晓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张晓辉说,这对于缓解企业疫情期间刚性支出压力,让即将复工的企业和员工可以安心、专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有帮助。

人工成本几乎是不少企业的第一大成本支出。对于员工来说,最担忧的恐怕是企业以“节流”名义而实施裁员。

《广州惠企15条》、《深圳惠企16条》对此也有相关规定。

两份文件均提及,“对符合不裁员少裁员等条件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因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无法按时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的,可申请延期至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缴费,期间不加收滞纳金。”

“政府通过让利企业、缓缴税费,实则就是鼓励企业少动用裁员、降薪这种方式来度过难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第一财经表示,珠三角城市吸纳着周边湖南、江西、广西等数以千万计的务工人员,惠企政策落地短期利好企业人员稳定、产业链快速复工,长期利好珠三角城市圈核心竞争力。

融资难的问题几乎从未离开过中小微企业。广州提出,确保2020年上半年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融资成本低于2019年同期。深圳进一步明确,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力争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中小微企业担保费率均有减免或降低。

《广州惠企15条》还进一步明确,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商贸、交通等行业,鼓励银行机构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降低10%以上。

广东省下属的中山市、茂名市等也出台了类似政策,引起不少企业的关注和好评。疫情平稳之后,广东省还将另行出台帮助企业复产扩产、健康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免租两个月获不少金融类企业、咨询企业、零售业、商业等第三产业企业主好评,诸多企业于10日复工。

制造企业各有忧虑,复工进程整体滞后

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释放的“暖意”给予不少拟复工企业信心。但不少受访企业还是有着各自的担忧。

疫情防控物资的短缺困扰着不少拟开工企业。

近日,在深圳证监局指导下,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对深圳辖区近300家上市公司抗疫期间所面临的困难和诉求,以及意见建议进行了征集,并收到217家上市公司的反馈。其中,90余家上市公司对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的需求非常迫切。

即使口罩、测温仪、消毒水等疫情防控物资已经采集到位的企业,也多控制上班人数,鼓励员工能线上办公解决的尽量不转移至线下。

深圳一家在福田CBD写字楼办公的金融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基于疫情进入第二个14天,疫情尚未迎来拐点,公司暂不鼓励员工全员到岗。“每个部门大概排班两个主要负责人到办公室,其他员工还是线上办公为主,能远程申请审核解决的工作不鼓励带到办公室解决。”

相较于第三产业,制造企业为首的第二产业复工进程整体滞后。

以制造业立市的中山市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打算明日复工,将开工日期推迟到2月17日。

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减租对于第三产业作用比较大,对于制造业为代表的企业来说,作用并不大;推迟缴纳社保、税收并非不缴纳,只是延后三个月而已,各类惠企政策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中山市多家制造企业告诉第一财记者,公司40%左右的员工,包括一些核心技术骨干、高管是湖北等周边省份的外省人,目前没办法回到工作岗位,企业恢复日常运营有难度;另一方面,这部分人即使到岗返回中山市,企业需要向所在地区防疫指挥部备案、复工申报;即使复工报备通过,按照主管部门的复工要求,企业必须对每日监测员工身体状况并按规定上报情况,做好场地的通风、消毒和卫生管理及隔离区管控,这本身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和企业成本开支。

“人命关天的事情,还是谨慎为好;与其小心翼翼地组织员工复工,不如再观望一段时间更稳妥。” 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公司持续关注疫情拐点出现再做复产计划。

东莞市下属的制造业重镇长安镇一位政府负责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拟开工企业不到三分之一。

“主要是医疗物资等疫情防控急需行业、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类、城乡运行必需品行业等国家规定可以开工的企业复工了,大部分企业还没开工。”长安镇负责人士表示,对广东企业来说,若第二个14天(2月7日-2月20日)平稳度过,企业复工上会有明显的进展。

受上游客户订单催促等,也有少数制造企业拟于10日复工,但仍疑虑现有管理举措能否保护好员工安全。

员工来自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的东莞宝利安塑胶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已于2月5日通知身处湖北或与湖北人有接触的员工暂不返回。受疫情扩围、多个省市封城,公司目前三分之一员工无法到岗。

对此,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建议,各类企业灵活决策,错峰返城,这是积极审慎应对疫情的作法。

“以产品、商品销售来获得收入的生产性质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大多属‘手停口停’的企业,一停工,可能撑不了几个月,容易倒闭。” 梁海明表示,这类企业复工之后也须对疫情保持高度重视,按照主管部门的复工要求,做好员工身体状况监测并按规定上报情况。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