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淡定的新加坡与担当的山东:有实力才能硬扛

第一财经 2020-02-19 10:31:01 听新闻

作者:睿愚    责编:任绍敏

受制于人,灾害面前只能“裸奔”,手中有粮,才能第一时间自救。要发展新经济,但初心不能忘,老本不能丢。

1.

安全第一,还是可以为其他价值让步?比如价更高的爱情,比如集体的福祉,比如经济的利益,诸如此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答案的背后除了抽象的价值判断,更多是因为硬性的物质条件约束。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选择的是停工停业、封门闭户地抗疫。相对14亿人口大国的严阵以待,城市国家的新加坡就显得相对佛系淡定。

新加坡卫生部2月16日晚公布,当天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总病例达75例。在570万人口的新加坡,面对一种传染性较强且目前无药可医的疾病,这个确诊比例其实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但新加坡最初只是将本次疫情的国家疾病暴发应对系统级别定为黄色。该系统从低到高共分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级别越高,意味着疫情越严重。

直到2月7日出现了4例不能确认感染源的患者之后,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宣布将应对系统级别从黄色提高至橙色。但其表示生活不能停止,民众应该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继续生活。

至今,新加坡的学校没有停课,企业没有停工,健康人群没有全戴口罩。

国家疾病暴发应对系统级别提高之后,新加坡民间出现抢购物资风潮。为此,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日出面喊话,呼吁大家淡定,“大家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不用急着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

李显龙指出,如果确诊人数持续攀升,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也将无济于事,继续让所有可疑病例住院、接受隔离,医院将应付不过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将鼓励仅出现轻微症状的病人,就近去看家庭医生,并选择在家休养。只有年长者、儿童和有其他并发症的病人可以入院,以便集中医疗资源。

甚至,在正月十四(2月7日),新加坡依旧在洛阳大伯公宫举行了万人庆元宵晚会,既不封城,也不停止社会和经济活动。

2月1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头版标题是《看不见的危险,平常心以待》,几个专家告诉大家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其实新加坡政府何尝不明白疫情期间人人宅在家中足不出户,人人出门戴口罩是将民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最快消灭疫情,看上去最“完美”的方案。

但应对疫情,是要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的。而新加坡是个严重依赖全球化的小国,疫情突然来袭,口罩供应医护人员和患者是不成问题的,但让人人都戴,考虑到口罩是易耗品,新加坡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如果出台了政策,却不能满足需求,除了制造恐慌,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小国,新加坡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基于比较优势,早已舍弃了口罩生产这类低端制造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利润回报更高的产业中。但任何取舍都是利弊相生的,不可能只有利,没有弊。新加坡享受了全球化福祉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比如其他国家的传染病,比如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等等。

所以面对突发的疫情,加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较低,新加坡政府只能立足于实际国情,选择淡定应对,不采取全面封堵政策,不要求人人都戴口罩,经济和生活一如既往。

2.

虽然我国也是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国家,但我们是一个大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力更生,自己生产所需的产品。

现代化工业体系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是唯一一个联合国认证、具备完善的39大类工业体系的国家,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都排在后面。

一家制造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搞定。

中国的工业体系之所以如此完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既提供了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又产生了足够的需求,单单国内市场就可以支撑住这些工业的存在;第二,欧美历史上对中国长期封杀,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减少对外依赖。

以此次疫情冲击之下的“硬通货”口罩为例,中国生产了全球约50%的口罩。疫情发生前,中国口罩最高日产能为2000万只。这当然满足不了疫情状态下14亿国人的需求,但因为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马上新增产能。

紧急时刻,不少企业都在跨界转产口罩,中石油、中石化、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工业富联、三枪内衣、比亚迪子公司、富士康等,都在积极转产口罩以纾国难。

前两年一直被黑的山东省最近突然风光无限。一篇《捐空家底的山东人,你们怎么这么傻?》的文章在网络上成为爆款,惹人泪目。

山东是传统制造业大省,近几年经济增速被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广东、浙江、江苏远远甩在后面。

但疫情突如其来,我们才发现离不开制造业,离不开山东。正是山东的实力担当,给了国人跟病毒硬扛的底气。

作为口罩生产大省,山东的日产能占到全国十分之一,每天平均向湖北输送最少100万只。

口罩看起来很简单,但一样需要产业链配合。比如中间捏紧鼻子的那个钢圈,再比如挂耳朵的绳子,都需要协同厂家来配套。

2月10日,黑龙江首条N95口罩生产线在哈药集团制造总厂正式投产,从项目立项到正式投产,只花了10天时间。速度很快,但克服的困难可不少。其中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从下线完成到检验合格是最快的,但他们也搜集了4个省市,才采购到了所需的14种主要设备和物料。

据工信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江苏、山东两省在口罩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方面居于全国首位,分别拥有13家和10家企业。

基础打得牢,产能增得快。除此之外,山东产业工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奉献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3.

上述爆文列举过的事例我不再一一列举了。说说我的家乡,山东日照的三奇医疗吧,它是中国口罩单项冠军企业,最高日产能130万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物资保障。

1月23日,国家工信部致函山东工信厅,要求协调日照三奇为工信部重点生产供应单位,自1月23日至2月10日,每日提供100万只医用外科手术口罩,5万只医用防护口罩,5000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供应湖北地区。

日照三奇接到任务后,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整个工厂有五百多人分两班进行生产,采取“人停机不停”的模式24小时昼夜不停。这支突击队里,三奇公司的正式员工不到300人,其他260个突击队员都是当地政府从工厂驻地周围召集的部分群众和学生,还有以前离开的老员工。他们都在大年初一来到工厂,自告奋勇加入生产,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千方百计完成国家和山东省下达的调拨任务。

与以日照三奇为代表的山东产业工人拼搏奉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2月10日,全国口罩企业复工率才刚刚达到76%。

山东全部返工、日夜赶工的不只是医用物资生产企业,还有建筑材料生产企业。10天10夜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需要钢板,山东聊城的一家企业组织员工连夜生产,三天即完成1500吨的生产任务。

面对南方新经济的诱惑,山东也曾渴望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脱胎换骨,就像面对全球化的诱惑,国内不少经济学家呼吁国家要做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必什么都做,没有必要研发大飞机,没有必要研发芯片等等,用钱买就好了。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上了及时的一课:受制于人,灾害面前只能“裸奔”,手中有粮,才能第一时间自救。要受益于全球化,而不能受制于全球化。要发展新经济,但初心不能忘,老本不能丢。

有雄厚扎实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又有可歌可泣的医护天使们,相信我们很快会迎来摘下口罩尽情呼吸、彼此见面拥抱的那一天。凡是杀不死我们的,只会使我们更强大。

4.

回想2003年的非典疫情期间,我正在读高中,没记得身边有什么人戴口罩。同样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什么非典期间大家不戴,现在不戴口罩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因为2003年,我们的生产能力还远远跟不上。最近龙头股份出来澄清说没生产口罩,但它2003年生产过,当时为了生产口罩,竟然使用了生产三枪内衣的原材料和生产线,把生产浴袍的材料也挪用了,就这样每天也只能生产两万个口罩。

2003年,我们刚刚加入WTO不久。此后,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强大威力下,中国企业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把中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

从2003年到现在,从生产口罩都吃力,到发展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无数中国企业实力的大增,才创造了强大的国家硬实力。

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全球经济,中国打个喷嚏,世界供应链跟着感冒。而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动能,就要看我们赖以成功的市场经济是否能继续深化,尤其是做出突出贡献、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能否得到鼓舞,市场机制能否坚持下去。

善待企业家,善待劳动者,尊重产权,则中国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创造出来,支撑民生,支撑社会,支撑未来。

(作者系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作者)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有删节。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