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康复出院新冠肺炎患者是否应集中隔离观察?专家称应减少误隔离

第一财经 2020-02-21 22:31:46

作者:童兰    责编:刘佳

即便有了医疗条件和资源,对于康复病人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还是应该谨慎,权衡利弊。因为康复病人不同于疑似病人,不能对其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

2月21日第一财经报道了成都某小区业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康复出院后又被检出核酸阳性一事。当天下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布通告予以证实。

通告称:“2月19日,成都市锦江区望江锦园一治愈出院后居家隔离康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受有关机构复检,核酸阳性。2月10日,该患者符合相关出院指征的要求,准予出院,出院医嘱继续居家隔离康复14天,定期接受随访和复诊。19日复检阳性后,患者已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进一步复核。”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原,科学认识仍在不断完善,相关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要求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假阴性”现象仍然存在

此前,大量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隐蔽性很强,不易被检出,这也为隔离救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加拿大也曾曝出一对夫妇在治愈康复后仍被检测出携带病毒,并被要求在家中隔离。安大略公共卫生部门表示,从这对康复的夫妇咽拭子样本病毒测试呈阳性,虽然不能确认在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出的病毒是活是死,但是能够确定他们体内还是有病毒残留的痕迹。

一位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康复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呈阳性,不排除出院前的核检有‘假阴性’的可能。一般来说出院可以认为是康复了,但是如果有‘假阴性’的情况,还是应该谨慎。”

针对如何对新冠肺炎的康复病人采取最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在康复期因病情反复而出现的二次感染和二次传染的问题,一些人建议称可以采取康复点集中隔离的方法;也有一些人则表示应加强社区对康复病人的密切监管。

在近日公布的新版诊疗方案中增加的“出院后注意事项”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者居住地的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此外,“注意事项”还提示,恢复期肌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他病原体的风险,应尽量居住在有通风良好的单人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避免外出等。“注意事项”中没有对康复病人提出集中隔离的建议。

康复病人强制隔离不可取

那么康复病人是否应该集中进行康复期的隔离呢?这种方式并不是不可行,尤其是对于一些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病人来说,康复中心如果能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照料,进行恢复期的护理,这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但专家表示,这也要依照医疗资源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目前还没有专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现在看起来还不太可能。”上述三甲医院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理论上符合了出院标准的病人,应该已经经过医院严格的检测排查,确认没有症状并且核酸两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出院,不需要集中隔离,但这种必须是在医院将病人的信息与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沟通好的前提下。

另一方面,即便有了医疗条件和资源,对于康复病人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还是应该谨慎,权衡利弊。因为康复病人不同于疑似病人,不能对其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

本月初刚刚对中国疫情进行过考察的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流行病学专家伊恩-利普金(Ian Lipkin)教授在谈到隔离措施时表示:“实施隔离措施应尽可能避免把那些没有感染的人误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利普金教授认为,应坚持提升检测试剂的灵敏性,提高阳性检出率、“因为技术的手段才是最客观的,如果无法依赖于技术,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监管能力可控范围之外的情况,让人的判断总是基于‘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不是基于事实。”他在接受美国NPR采访时表示,“因此拥有精准的检测方法仍是确诊的‘金标准’,这能够免于让一些无辜的人被隔离。”

此外,近日在湖北黄石的一家医院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一名护士长通过建立朋友圈“康复群”的办法,来守护治愈者的健康。这名护士长将陆续从该隔离区治愈出院的21名患者添加入群,在群里为这些治愈病人继续服务。此举引来各方的高度关注,该院在总结经验后,推出《关于印发<隔离病区出院病人随访制度>的通知》,要求各隔离病区出院病人信息登记电子存档率达100%,出院病人的随访率达100%。随访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