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在雷神山做志愿者:七个小时不吃不喝,后背汗下如雨

第一财经 2020-03-05 20:19:39 听新闻

作者:安卓    责编:于舰

在这里,每天都和病毒近距离接触,我反倒不怕了。

“你问我怕不怕,说实话,在外面,我们会觉得非常恐慌,只要你和我说,这位是新冠病人,我一定会离得远远的。而一旦来到了这里,每天都在近距离接触病毒,我们反倒不怕了,每个人都抢着做事情,竭尽全力。”吴宜萍说。

2月22日,在经过前期报名和一系列严格的身体筛查后,吴宜萍成功加入了雷神山的志愿者团队。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雷神山,她一遍又一遍的刷新对于医护职业的认知。

“虽然,我的工作地点从治疗一线的医院转到了以预防为主的体检中心,但我依旧希望能和他们并肩作战,这是我的荣耀。”她说。

那些年轻人

大年三十,阖家团圆之际,吴宜萍却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幕幕的辛酸场景。

当时,正值新冠病毒肆虐的前期,武汉各家医院开始大规模收治病人,人满为患。此时,已经分不清是什么科室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被调动起来,不眠不休。

吴宜萍此前曾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和武汉紫荆医院工作过。虽然,她目前已是爱康国宾的一家分院院长,但她的微信好友中,依旧很多是她的前同事们。

这些前同事自接诊病人之后,就再没回过家。由于当时抗疫用品紧张,所以,医护人员的隔离装备远不如现在这么完善。不回家,一方面是病人太多,忙不过来;一方面,也是怕把病毒带到家里。

“这些前同事虽然上了战场无所畏惧,但在当时防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害怕。有人哭过,有人安慰,大家互相鼓舞,互相勉励,他们在朋友圈发的一幕幕,我看得热泪盈眶。”吴宜萍说。

这颗“想和她们一起并肩作战”的种子,就这样在吴宜萍的心里,落地、生根、发芽,所以,当看到公司下发驰援雷神山医院志愿者招募邮件的时候,吴宜萍想都没想,第一时间报了名。她把自己14岁的女儿交给丈夫照顾,并向其他亲属和朋友刻意隐瞒了这次报名。

或许正是她的医护背景,吴宜萍很快进入初选名单,并经过测量体温,胸部CT检查一切正常后,正式成为雷神山医院支助中心的志愿者。

支助中心,其实是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一种补充,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后勤保障,包括转运检验样本、运送病人以及其他辅助工作。这份特别的工作,需要年轻、精力充肺、身体健康。

于是,一群年轻人就这样聚集在了一起。

“我其实挺佩服他们的,他们并没有像我一样有医学背景,我来这里,是作为医学专业的人的义不容辞,而他们有勇气来,是一种特别纯粹的信念,我们就像是一个小家庭,一起上班,互相帮助。”吴宜萍在谈到一同工作的志愿者时,不禁感叹。

由于同样需要进入污染区(病区),所以,志愿者们同样执行着三级防护标准。而这种严格的防护标准,正是吴宜萍来到雷神山后,一整天培训中的主要内容。

负责培训的老师,反复强调的就是流程与标准,包括进、出污染区的流程标准,在污染区内的标准,每一步必须严格执行到位,但凡一丁点的疏忽,威胁的不仅仅是个人,更可能是清洁区内的所有人。所有严格损伤,就是让病毒只能被隔离在污染区。

由于志愿者团队来自五湖四海,从业背景不一,所以,这样严格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认知

在雷神山的支助中心,三班倒,上午班从8:30-13:30,下午班从13:00-18:00,夜班为机动班,在18:00-8:00之间。虽然每个班次看上去只有5个小时,但通常都会有所延长,事情总是太多,有的时候一个班次会达到7个小时。

如果上早班,吴宜萍需要7点多在雷神山的宿舍里起床,8:30开始换防护服,9:00就要进入病区的科室开始工作。

医院会准备早餐,包子、牛奶或稀粥之类。但由于接下来要持续穿着防护物5-6个小时,所以,几乎上早班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都不敢喝水,甚至都不敢吃带有水分的米粥。

从清洁区到污染区,有一条长长的专用通道,隔着两个世界。从清洁区到污染区,要做长达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充足准备。

“在进入病区之前,我们要穿上隔离衣、防护服,带上护目镜、N95口罩、帽子以及3层手套。隔离衣在最里层,防护服在最外层,N95口罩本来就不太透气,防护服又在外层基本蒙住了口罩,让人有一种时时刻刻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吴宜萍说。

为防止护目镜起雾,穿戴之前都会用洗手液涂抹一遍,起初还有点效果,但时间一久,眼前又会白茫茫一片,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水汽氤氲。医护人员要在这种模模糊糊的视线范围中,为病人打针、抽血、分药、护理,志愿者也要在这种模糊的世界里完成更倾向于体力的活儿。

“没有来这里之前,真的很难体会这种感觉,即便自己以前是医生,也从没用到过这类的防护服穿法。医护人员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我对自己曾经从事的职业有了新的认知。”吴宜萍说。

如果说,从清洁区到污染区步骤严谨,那么,他们下班之后,从污染区回到清洁区,更是严上加严。

“我们有三个房间,对应每个房间,细化到防护要脱到什么程度、消杀要到什么程度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因为一个步骤的疏漏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清洁区。”吴宜萍说。

因为医护人员只能在自己划定的病区内活动,不能随意走动,即便是递送检验样本,都是需要支助中心完成的。所以,志愿者们穿越一个又一个小病区,看到一群又一群的病人。

穿着这样防护服的人们,必须极力忍耐自己身体上的任何不适,管住自己的手,“不能因为护目镜起雾了或者带歪了,就可以把它摘下来,不能因为口罩把鼻翼压得痛就调整它的位置。”吴宜萍说,前几天,武汉特别热,防护服穿好之后,十分钟就汗流浃背,在病区转一圈,甚至都能感觉汗水一滴一滴地滴下来。

战胜病毒

在繁杂的后勤工作中,吴宜萍感受最深的就是运送病人。由于病人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去照肺部CT,这中间的种种搀扶就需要支助中心。

“有些重症病人,全身都没什么力气,需要紧紧的抓着我们的手臂才能站起来。其实,防护服相对还是比较脆弱的,有些志愿者运送完病人后才发现自己的防护服被病人抓破了,但当时实在是太忙了,大家并未太多注意或太多畏惧。”吴宜萍说,曾经有一个班次,她从下午1点到晚上8点,运送了170多位病人去照肺部CT。

7个小时中,他们不吃、不喝,眼前一片云雾,后背汗如雨下。

志愿者们也经常和病人聊天,问他们,是哪个区的呀,医疗到哪个阶段之类的。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增加战胜病毒的信心,医护人员还在雷神山的A区走廊墙壁上绘制了涂鸦漫画,从黄鹤楼、热干面,到钟南山院士说过的话。

“其实,大家的精神面貌大多数特别好,没有悲观或者绝望的情绪。因为随着治疗,大家也发现新冠病毒虽然感染力强,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积极配合医生,都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们每天都在看着人们欢天喜地的出院,我们也希望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少。”吴宜萍说,

就在3月1日,在雷神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6名新冠肺炎患者已符合出院标准,其中6名患者采用的是纯中医药治疗。有人出院,就让人们觉得付出值得,看到希望,像打了胜仗一样。

最近这几天,吴宜萍的亲朋好友们才陆续知道她在雷神山做志愿者。

一位发小发来消息说,“我当时就怕你太‘冲动’去医院帮忙,果然你还是去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切都要好好的,疫情结束了,你回来我们要聚一聚,我们等你。”

看到这,吴宜萍哭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