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有些地方叫消保委(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经费不够用,保护消费者有心无力,这是中国消费投诉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019年,各级消协受理的消费投诉总量82.1万宗,解决率只有75%。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2018年的收入是1738.5万元,全部来自于财政拨款,工资福利支出约600万,有1000万元左右用于消费者维权活动、“315”专题活动经费、各类商品质量检测经费等。
而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消协(消保委)与上海类似,经费捉襟见肘,只能重点维权,无法全面覆盖。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种产品和服务空前丰富,硬件、软件中的专业门槛、高科技元素让人叹为观止,普通消费者因为不懂行而吃的闷亏不计其数。
在与大公司的维权争议中,消费者个体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此前,苹果就降频门与美国消费者达成诉讼和解,支付最高5亿美元的和解费,这是能够获得的最好结果,因为消费者要证明苹果公司是恶意降低老苹果手机的运行频率,很难。
同样在美国,发现大众汽车排放造假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大众因此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
一个人要掀翻一家大公司,要有超人的能力。
商家成千上万,鱼龙混杂,在其中披沙拣金,扶正祛邪,消协更有可能性。
各地消协(消保委)身份相对超然,不做广告,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不接受公司捐赠。
提供消费指引,或者是定争止纷中居间协调,消协能够起到为消费者赋能的作用。
但是首先还得为消协赋能。
财政拨款为消协保持超然地位提供了保证,有限的经费也限制了消协的维权半径。
消协是舶来品,欧美在消费者维权方面探索时间更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美国消费者报告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创办于1936年,它评测市面上的各种产品,为民众提供消费指引,涵盖的商品和服务达到8500种以上。
作为比较,北京、上海、深圳消协(消保委)每年只能做几十项比较试验,涉及的商品品牌只有几百个,很少涉及汽车、首饰等价值较高的商品。
美国消费者报告靠收取会员费实现可持续运营,消费者每年支付39美元的会员费可以看到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评测内容,如果年付59美元可以获得消费者报告的所有附加服务,现在美国消费者报告拥有600万以上的会员。
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服务,收取会员费,欧美消费者组织这样维持生计。
欧美维权的模式,国内消协要引入,卡在政策上。
消协现在接受政府拨款,就不能收取消费者的会员费,知情人士说。将来能不能破局,要寄希望于消协的下一步改革。
“串串房”“星期宠”……中消协公布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3·15将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增加,同时新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也引起了关注。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发展中面临诸多经营和维权挑战。
一名消费维权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消保委这样的消费者组织不是政府部门,不仅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任何强制力。
消保机构维权有理,但也应警惕动机不良的“假维权真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