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闭环”管理境外输入病例保障经济全面恢复

2020-03-22 20:37:19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中国经济务必要尽快全面恢复,但同时一定要做好愈演愈烈的境外输入病例“闭关”管理。

时至今日,距1月23日武汉“封城”已过去整整两个月,在牺牲巨大经济利益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终被控制。原本以为可摘下口罩全面复工复产,但突如其来的境外疫情“倒灌”,又让经济秩序的恢复蒙上阴影。如何处理好境外病例输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经过这两个月的积极防控,3月19日开始境内连续本地新增确诊病例为零,武汉以外的湖北和外省早已实现十余日以上的本地病例零新增,福建、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则清零了所有确诊病例,目前全国98%的县市都已降至低风险。

疫情在国内得以扑灭,采取的是“休克”疗法,令经济受到不小冲击。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4.5%、-20.5%、-13.5%,均为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在疫情即将被扑灭之际,本应开足马力搞生产,决策层此前也一再强调要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

不过,3月份以来每天两位数的境外输入病例,令国人对经济生活全面恢复产生了分歧,尤其是当境外输入病例开始出现扩散迹象,传染给未曾出境人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全面复工复产有无必要,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整整两个月之后,生产和消费需求都受到抑制,如果持续得不到恢复,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会甚于疫情,特别是对于餐饮、文旅、影视娱乐等服务行业。

为了让相关企业更快得到恢复、消除国人对疫情过度恐惧的心理,近期各地出现了党政干部到餐厅堂食、带头摘下口罩开会等景象。3月20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外资金融机构线上开业仪式上发言时主动摘掉口罩,随之观众席上的中外嘉宾也纷纷摘下口罩。

疫情猛于虎,即便目前国内已基本扑灭,但普通民众心有余悸也是正常现象,但这种心理对于消费的恢复却是不利的。而目前恐惧心理未能解除的主要原因,是境外病例的不断输入。

因此,要让国人对疫情不再恐惧,进而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生活,务必要严防境外输入病例,决不能使之扩散,因为一旦造成疫情二次流行,不但前功尽弃,可能中国经济也经受不了“休克”疗法的再次冲击。

所以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要放在通过对堵住境外输入病例的“闭环”管理,堵住扩散源,不让影响国内疫情控制的良好局面。

近期,主要入境地纷纷发布“闭环式管理”严防境外输入举措,如有20万常住外籍人口的上海,要求所有中外人员,凡在入境之日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即一律隔离14天;广东也要求经广东口岸入境、从内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来粤且来粤前14天内有国外旅居史的中国籍旅客,均需进行14天的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

不过,各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陆续被发现有漏洞,如上海的“重点国家或地区”未必能真实覆盖所有疫情重点国家;广东对港澳台入境人员的放行,也让不少国人担忧,且广东还在21日出现了首例境外关联本地病例。对此,各地应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不畏繁琐,通过科学研判,制定出有前瞻性、有针对性、有执行力、有实际效果的政策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补缺,力求完善,目的就在于让境外输入病例管理形成真正的“闭环”。

可以说,两个月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务必要尽快全面恢复,但同时一定要做好愈演愈烈的境外输入病例“闭环”管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