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朋友圈·周荣华 | 关键时刻的关键会议 释放出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0-03-30 15:03:00

作者:一财朋友圈    责编:陈洁

扩内需三大抓手:减税稳民企、促消费、基建稳投资;积极财政三支箭:重启特别国债、专项债扩容、赤字率提升;预计4月将推出降息+降准组合拳。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此前一日,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

关键时刻的关键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笔者将渐次展开分析。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做好“持久战”准备

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因应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时完善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要继续加强北京等其他重点地区防控。要健全低风险地区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

当前,国内大多数省份已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湖北已在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表明境内疫情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海外疫情仍处在指数型爆发阶段,截至3月29日上午9时,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60万。需要注意的是,欧美疫情仍在恶化的过程中,美国确诊病例已超过10万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均不容乐观。目前感染人数倍增的时间约为5天,若以此速度蔓延,海外感染人数将在4月上旬超过100万人,这也使得我国疫情输入的压力持续加剧。

截至3月29日,我国累计境外输入病例已有约700例,后续我国的防控重心将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同时,会议提出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未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表明疫情防控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明确收官之年的目标延续,“保增长”与“稳就业”寻找平衡点

政治局会议强调,“……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此次的政治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由2月底的“实现”转变为了“确保实现”,这表明了国家对于经济恢复的信心,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从1-2月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不论是从需求端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还是供给端的工业生产,1-2月经济数据均普遍创出新低。由于疫情冲击导致经济短期“停摆”,预计今年3月占一季度GDP的占比会达到50%左右。

虽然3月以来复产复工有所提速,经济活动持续恢复,按照3月120%的恢复程度乐观估计,3月单月的明显好转,也已经无法填补1-2月挖下的“深坑”,这意味着一季度GDP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

在此背景下,即便按照一季度GDP增速-2.5%的乐观情形测算,二至四季度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8%左右,才能完成“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在海外疫情尚难言拐点,外需拖累逐步显现的情况下,“GDP翻番”的难度凸显。相比之下“稳就业”所需要的全年5%GDP增速,对应二至四季度平均7%左右的GDP增速,是更为稳妥且切合实际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当下再度强调收官之年的目标,意义在于体现积极性,而在二季度乃至下半年的政策执行过程中,GDP增长的目标将有所弱化,将更多在“保增长”与“稳就业”之间寻找平衡点。

积极财政三支箭:重启特别国债、专项债扩容、赤字率提升

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此次会议中相比2月21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内容更加具体,提出了三大政策包括,“重启特别国债、专项债扩容、赤字率提升”。今年来看,由于疫情所导致的收入减少以及支出增加,赤字率突破3%上限几乎已是必然。若2020年赤字率达到3.2%以上,将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提供更多增量,预计全年将释放1.25万亿元。

2019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为2.8%,但实际赤字率达到了4.9%,有着接近4.9亿的财政缺口,除去在预算内的2.8亿,还有2.1亿的缺口主要靠往年的财政盈余填补,因此今年我国的财政赤字预算空间仍然存在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是提高财政资金的最可行的方案。特别国债在历史上曾经发行过两次,其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预计此次将特别用于防疫,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将有望超过6000亿元。此外,地方专项债将成为重要抓手,今年的地方专项债已特别规定不能用于土棚改类的项目,将更倾向于“新基建、医疗、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建设。预期今年专项债规模将在3.5万亿左右,结合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杠杆撬动效用,将进一步发挥拉动基建投资的作用。

扩内需三大抓手:减税稳民企、促消费、基建稳投资

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在海外疫情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外需将会受挫,因此,通过扩内需来提振经济就显得更为重要。从会议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落脚点,一是继续减税降费,稳住民企、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前期的减税降费措施已初现成效,后续政策时间或许还将延长。其次还要促进消费,首先要保证消费场所的正常运营,同时,还将出台各种消费补贴、汽车免税措施来扩大可选消费。最后,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推进重点“老基建”项目的同时,“新基建、公共卫生、互联网经济”等作用拉动投资、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改善民生的集合点,也将发挥基建“稳投资”的作用。总体来看,在积极财政实质性发力的情况下,2020年基建投资将回升至10%左右。

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宽松,预计4月将推出降息+降准组合拳

2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而本次政治局会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疏通传导机制”。与此同时,央行一季度例会删除了“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

结合政治局会议“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表述,央行一季度例会提出“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表明央行将通过降低LPR利率来压低实体融资成本。从价格型工具来看,央行可以通过调降MLF利率,来引导LPR利率下行。从数量型工具来看,降准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提高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此外,从MLF与LPR利率的比较来看,两者仍存在一定的利差,本次央行提出“疏通传导机制”,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下降不能仅依靠央行MLF来进行调节,广大商业银行不应过度重视短期利润增长,应加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度过短期难关、是实现中长期互惠互利的基础。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到的是,央行删除以往报告中“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表述,表明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第一季度GDP负增长的情况几成定局,要求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没有意义,所以为稳定实体经济,今年将会出现M2和社融增速显著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现象。此外,删除“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表明信贷总量的逆周期扩张将是政策重心,以加快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来看,全年具备1-2次降准的空间,存款基准利率也可适时打开;而通过调降MLF引导LPR下行,预计全年LPR将下行30-40BP左右。结合当下的宏观基本面来看,在经济活动逐步恢复、CPI高位回落、PPI低位的背景下,信贷投放能够更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因此,我们预计4月央行有望推出降息+降准的组合拳。

(杨宇豪、郭毅杰、宋懿蓉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为一财朋友圈特约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