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每次国际金融市场异动,就有些人出来倡议抛售美债如何如何。今年1月,中国内地持有10798亿美国债,占外国投资者持有量的16%,仅次于日本的12117亿(18%)。万亿规模的资产结构调整,激动人心。
一、买现货?
卖了美债转而持有美元现金,显然是继续支持美国——这不是货币战争论者的目标。于是,大量采购原油、铁矿石、农产品似乎就成了选项。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2413亿美元,铁矿砂及其精矿1015亿美元,大豆354亿美元。用央行卖美债的钱买上述产品,将替代企业外汇需求,继而还是导致外汇储备增长。
二、买储备?
用于实物储备显然不可能。以原油为例,去年布油在60美元上下波动,目前已经跌至约27美元。大体测算,我国持有三个月储备仅需300亿美元。我们不清楚国内储备状况。按照IHS MARKIT的说法,由于需求大幅萎缩,全球将在3个月后无处存放石油。至于购买铁矿石压在港口,更是没有可能性。
三、买期货?
买期货总得看看市场容量。同样以原油为例,目前布油期货总持仓量260万张,约合680亿美元;美国WTI期货总持仓量不到220万张,约合430亿美元,其中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占比有限。中国资金大量进入这个市场,直接结果就是拉高期货价格,带动现货价格上涨——还是当期进口国买单。
四、买黄金?
去年底,全球黄金储备3.4万吨,其中,欧盟1.78万吨,美国0.81万吨,俄罗斯2271吨。我国1948吨,占比6%,约合1100亿美元。以1600美元/盎司以上的价格大规模增持黄金,极为孟浪。即便短期内实现黄金持有量倍增,也只能吸纳千亿美元左右。
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基于实体经济需求,增加对某些物资的购买,需要分散决策。各国储备都会有所调整,依据仍然是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
(作者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全球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以及美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化,仍是黄金价格运行的主导逻辑。在美元信用逐渐走弱的大环境下,黄金凭借其独特的避险和保值属性,依旧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之一。
《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山东、甘肃、河南、辽宁、吉林、贵州等重点黄金矿区资源整合,引导“多、小、散”矿体建设“区域矿山”,依法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和工艺,提升集约化开发水平。
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为历史次高;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英国央行维持利率在4.25%。
欧央行:美元地位进一步弱化。
多元化配置、加大对美元资产持仓的对冲比例是切实在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