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裁员、减租、减税?盯准需求才是欧美零售业的正确姿势!

第一财经 2020-04-03 18:38:44

作者:康恺    责编:冯迪凡

截至4月3日,美国零售业已有5万个商铺关门,60万名员工无薪休假。在欧洲,传统零售业同样门可罗雀,塞尔福里奇、老佛爷、春天百货等百货公司也已关闭。

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零售业的感受不可谓不深。

截至4月3日,美国零售业已有5万个商铺关门、60万名员工休无薪假。在欧洲,传统零售业同样门可罗雀,塞尔福里奇、老佛爷、春天百货等百货公司也已停业。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对全球各产业打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对供需两侧都产生了影响。对于零售业来说,一些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尤易受到冲击。在供应链端,由于欧美各国目前采取了严苛的封城政策,也使得物流和人流运输不畅。

对于欧美零售企业来说,裁员成为了其目前最易采取的策略。与此同时,欧盟政府也大多采取减租减税的方式帮助零售企业纾困。

不过,对于未来全球零售业的走向,丁纯认为,还应盯紧需求侧,如果需求上不来,那其达产的可能性也不大。

供需两侧受打击零售企业现金流告急

自3月来,零售业的负面消息接踵而至。欧美各大零售类企业,如梅西百货、老佛爷百货纷纷宣布将强制员工休假甚至裁员。为什么一个月来,欧美零售企业受打击如此巨大,即使是零售巨头也难以幸免?

对此,丁纯表示,零售业受打击大,是因为在供需两端都受到了影响。在需求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一些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

据数据显示,自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欧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大幅下滑。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月的132.6骤降至120,创下了自2011年来的最大降幅;欧洲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2月的-6.6下降至-11.6。

在供求端,丁纯称,随着疫情不断严重,欧美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封城的措施,这种物理阻隔导致人流、物流都有所中断。原本为降低成本,欧洲很多工厂采取的都是“全球采购”模式,这意味着从供给侧看,其供给和供应链的恢复和维护还需要视其它地区疫情的控制情况。欧洲国家间经济、民生联系紧密,欧盟委员会此前就呼吁,不能因为各自的封城政策阻碍了欧洲内部市场的流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教授赖雪仪认为,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极高,零售市场都十分国际化,疫情已对其进出口、供给等问题产生影响。欧洲每种产品的来源各异,像成衣是大量从亚洲入口,小家用电器有很多是从中国入口。近日又兴起了反全球化的声音,催促着欧洲国家在应急及生活必须品方面能够自给自足。

供需两侧都下滑,给零售业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现金流告急。

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零售业分析师桑德斯(Neil Saunders)称:“如果你没有稳健的财务基础,你就根本不可能经受得住这场风暴。”

据媒体报道,阿迪达斯正在向德国政府寻求至少10亿欧元的贷款援助;英国时尚品牌Next表示今年利润或将不到去年的1/10;法国老佛爷商场、巴黎春天百货等年营业额均超过10亿欧元,他们表示即便只关闭一个月也意味着巨额损失。

零售企业现金流告急、经营疲软,也会导致其债务到期后再融资不确定风险加剧。

目前,标普等评级机构已下调了多家大型欧美零售商的企业信用评级。多家欧美零售商也正评估公司业务及出售的可能性,与债权人谈判申请破产保护事宜或考虑旗下品牌的出售方案。

如何自救?裁员、减租和减税

经营压力之下,零售企业如何自救?

暂时的停业和裁员是唯一的出路。据彭博数据,全美已有5万个商铺关门,约有60万名零售商店员工无薪休假。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疫情对零售业销售额的冲击也高达30%~50%。

在桑德斯眼里,“裁员”或许是最简单有效的做法了。他说:“疫情使零售业的运营中断,让不再需要运营的员工无薪休假,其实可以立即帮助公司改善现金流。”

在欧美,零售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也并不想使其倒下。政府的做法是:减少租金和税收压力。根据CoStar Group数据,美国零售商每月需要支付的租金通常超过200亿美元。

在美国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里,有一部分便是为在疫情期间保留员工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公布了总金额达3300亿英镑的一揽子救助计划,其中每家零售企业将获得2.5万英镑的补助,小企业获得1万英镑的补贴;法国政府已投入大约450亿欧元,同时为企业从银行贷款提供3000亿欧元额度的国家担保,对零售业视情暂停缴纳电费、煤气费及房租等,并免除最小型企业的税费。

不过,在减租一项,有分析指出,减租虽然可以减轻线下零售商的压力,但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为房东原本冀望利用租金来偿还贷款,而受到影响的贷款机构最后则可能向政府寻求帮助。

不过,目前欧洲很多奢侈品公司、快时尚公司转产口罩、防护服等现象则是个亮点,这些公司既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获得新的转移订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