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股不去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加大,聊下这里的逻辑,上周美联储宣布再撒2.3万亿美元后,我就很好奇到底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是多少?结果是目前已经超过了6万亿,08年金融危机以前,规模还在1万亿,意味着从QE开始到现在大概12年的时间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了5倍,最明显的是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和美股的涨幅节奏很同步,现在已经有机构预期这个扩表速度还有可能加大,年内可能要到10万亿。并且从历史上来看,扩表容易缩表难,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市场就有可能撇开疫情的影响吗,直接去找对应10万亿的那个指数高点去,了。毕竟疫情迟早会过去,但目前的这个套利空间可不是经常会发生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猜测,但需要把这种可能性考虑进去,如果最后结果验证为真,甚至美股直接挑战新高,那么北上资金会如何演绎?A股又会如何走?行情真的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启动的。我目前的观点还是短期看震荡,长期看牛市,满仓蓝筹。
周二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随后全天震荡走高,沪股通净流入58.4亿,深股通净流入107亿。盘面上医药、新能源车、农业等板块表现表现不错,整体上市场个股普涨为主,投资气氛。
市场盘面出现修复性反弹,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主线,题材轮动较快。当前市场情绪开始从低迷阶段逐渐开始回暖,对于大盘的反弹高度,暂时不能期望过大,上方2850-2875附近有不少套牢盘等候化解,能否快速走出横盘的箱体,仍然取决于量能。总体指数反弹高度可能仍将有限,更多是板块和个股的结构性分化行情。
操作上要根据盘面的实际走势,再考虑适当高抛低吸波段为主,大盘震荡期间以重个股潜伏的策略为主,而不是盲目的追涨。每年4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业绩报告注意各种黑天鹅,所以对手中个股基本面一定要谨慎对待。总体上,建议持股待涨为主,可以关注调整充分的科技股及滞涨的绩优股。
上叙观点仅供参考,观摩学习;不能作为实盘买卖依据,盈亏风险自担。仅供参考。
技术面分析,上证再度收了根实体小阴,结合日K线相关短线指标合力的超卖及钝化之态,表明短期有继续向下调整的可能。 回顾这一波的走势总体符合预期,从本人独创的三底合一(2685开始,虽然一度由于桥水爆仓乌龙事件破了2685至2645,但当时本人就一针见血提示的某些别有用心的机构这个底部收割小散户手中最廉价的筹码)开始,这一波果然向上反弹了近200个点,最高2833,离本人预测的2833仅仅相差17个点,误差率非常的底; 关于上周五开始的调整,在我们周四的直播中,也反复分析过,指数一方面接近黄金分割0.5的位置,另一方面正好受制于30天均线的压制,且KDJ的J指标超过100,所以这一波调整是在预期之中。
这波调整的空间多大? 这一波调整的空间不会很大,毕竟没有有重大利空及系统性风险,而且政策不断释放利好,货币政策依然比较宽松,及外围疫情也出现拐点,虽然疫情拐点之际也是以欧美为主的全球性大爆发,但是这个毕竟是真真意义上的拐点来临,全球股市已先知先觉的走出疫情底,而且走势强于我A股。所以我们A股目前没有重大利空。换而言之,目前A股市场没有重大利空及系统性风险,而且政策不断释放利好,货币政策依然比较宽松,所以短期调整补了缺口2780之后继续向上是大概率,最坏的可能是再次探底2750-2700(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在市场调整之际乘机利用全球疫情大爆发来打压股市,以至于他们能够更低的价格获得廉价的筹码),但目前这样的概率应该不是很大。 换而言之,这一波经过周五开始的调整及周一补了缺口之后,市场继续延续4浪反弹是可能的,以便完成到目标2850,之后达到第二目标2900-2950,那么再次冲击2850-2900的时候,便是我们逢高波段减仓的时机。
毕竟目前的市场连续大涨的可能性也很难。 综上所述,这一波行情经过短期的调整之后还会延续,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进入密集披露季,“好公司”、“好股票”用优秀的财务数据让投资者去伪存精,也是投资者积极布局“好赛道”的“上车点”。建议投资者继续配置的是:一头布局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的核心资产价值龙头。另一头布局“新基建”,把握政策加持的科技基建和民生基建相关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