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基建补短板对经济稳增长十分关键。这其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建补短板的一个重要内容。
4月16日,广州恒大足球场正式开工。恒大总裁夏海钧在开工仪式上介绍,广州恒大足球场毗邻广州南站,总投资120亿,占地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按照世界最高水准打造,座位超10万个,规模超越西班牙豪门巴塞罗那队主场诺坎普球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顶级专业足球场,计划在2022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足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发达国家的足球比赛场地多为专业足球场。相比之下,目前我国仅有七座专业足球场,且规模最大的球场可容纳人数仅4万人,与世界足球强国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满足承办国际顶级足球赛事的要求。
根据《足球报》报道,在英国,仅是首都伦敦,专业足球场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4座;国内目前已经完工的专业足球场之中,唯一达到世界杯标准的香港大球场可容纳观众人数也仅有4万人,而在日本,这样标准的球场则有15座之多。
目前中超联赛中,恒大、上港、国安和鲁能等强队的主场均为综合性体育场。在综合性体育场观赛,由于场地与观众看台之间还隔着长长的田径跑道,因此观赛体验要比专业的足球场差了很多。另外,综合性体育场经常用来举办各种演唱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赛事。因此,专业足球场地的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足球产业的发展。
足球专家、广东省五人足球协会会长刘孝五对第一财经分析,足球产业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潜力很大,它是低碳的、环保的、健康的、可以产生就业的、可以拉动大量相关产业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现代化的足球专业场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引领足球产业发展潮流。
去年12月28日,2021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简称;世俱杯)和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承办城市揭晓。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沈阳、济南、杭州、大连等8座城市承办世俱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厦门、苏州这10座城市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亚洲杯承办城市。
为了迎接即将举办的亚洲杯、世俱杯,以及未来可能申办的世界杯,接下来全国各地将有一批专业的足球场地加快兴建。根据夏海钧现场透露,恒大还将在全国再建3-5个可容纳8-10万人的超大型专业足球场。
根据媒体报道,包括成都凤凰山国际足球中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重庆两江足球赛事中心、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厦门新体育中心在内,全国共有11座专业足球场已经进入在建和规划状态。
包括专业足球场地在内的体育基础设施加快补短板,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升级的文体消费需求,也是增强城市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受疫情影响,未来大城市的韧性——城市受冲击之下的快速应对和恢复能力广受关注。仓储、交通道路、公共场馆、医疗救助、电力及供水设施等都是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
加快专业足球场建设,不仅可以补足体育发展短板,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广州恒大足球场为例,该球场毗邻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广州南站,交通十分便利,人流量很大,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吸纳更多体育赛事落地,而且有助于吸引旅游业、娱乐业、商业、宾馆业、会展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有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和周边区域的整体发展,提升商圈经济。
展望下一个五年,面对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内需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无论是贵州榕江的“村超”,还是最近爆火的“苏超”,既能点燃大众热情,也能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当舆论热议“苏超”将业余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之际,审视职业足球体制创立30余年来各地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样重要。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商转公贷款”申请对象和条件,以及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这个夏天,“苏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草根”足球的热潮,而在三年前,远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榕江,是率先将“草根足球”踢上热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