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尚福林:从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等方面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

第一财经 2020-06-01 17:19:59 听新闻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方舟

尚福林指出,此次两会召开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信号,我们既要对当前复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判断,更要对未来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

5月3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召开“两会解读暨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线上专题会议,邀请两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对两会精神进行解读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对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CWM50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做点评讲话。

尚福林指出,此次两会召开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信号,我们既要对当前复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判断,更要对未来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金融领域面临较多挑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尚福林表示,一是要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提供保证实体经济顺畅运行的资金循环体系;二是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积极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在发展模式、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上下功夫;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尚福林表示,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要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提供保证实体经济顺畅运行的资金循环体系。

首先是要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尚福林称,短期看,帮扶小微企业要靠用好各类政策工具,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满足其资金需求,帮其渡过难关。一是确保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重点支持复工复产。二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前景,给予必要的续贷、展期、增加授信额度等支持,采取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非常规、临时性的特殊政策,缓解企业财务支出和流动性压力,给予企业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在疫情面前,为解决小微企业困难,要充分认识特殊政策的必要性。同时,也要看到银行机构有能力与企业共渡难关。

从中长期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项系统性工程。还需要运用差异化政策措施和工具,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起敢贷、能贷和愿贷机制,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提高信用贷款比例,降低融资成本;构建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鼓励银行合理让利,更为精准地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等薄弱领域。

此外,尚福林表示,要加强“三农”金融服务。一方面,应继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好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优化“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涉农信贷产品服务创新,积极助推产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扶贫质量,研究脱贫后的金融支持政策,防止返贫。

尚福林强调,中小银行是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当前形势下,中小银行应义不容辞地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做好金融服务。同时也要看到,这次疫情中,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由于经营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受到冲击比较明显。大型银行无论是从履行社会责任还是资源实力,都应更加积极地投身普惠金融事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妥善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尚福林表示,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一方面,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贷款逾期和违约情况增多,不良贷款有所增加,信用风险上升,银行健康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上市企业业绩下滑,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也对股权、期货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前期暴露出的风险仍有部分需要妥善处置化解,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处置难度加大,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尚福林认为,一要积极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完善处置政策,创新探索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率。同时,持续关注疫情变化影响,做好压力测试、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局部风险扩散蔓延。

二是在发展模式、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过去很多历史遗留的风险问题都是因为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粗放式经营、偏离主业造成的。在经济上行期,风险不易暴露。在当前形势下,风险更加容易水落石出。金融机构在定位上要回归本源,扎根主业。在架构上,积极引入优质合格股东,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经营上,做实资产分类、摸清风险底数。加大资本补充力度,通过合理利润留存进行内源性补充,拓宽外源性补充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福林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还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