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冠热门研究论文撤稿,《柳叶刀》陷入信任危机

第一财经 2020-06-05 13:32:09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柳叶刀》发表了来自三位作者的声明,他们主动撤回了5月22日发表的一篇倍受争议的氯喹和羟氯喹的临床观察性研究论文。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陷入了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重大学术丑闻。周四,《柳叶刀》发表了来自三位作者的声明,他们主动撤回了5月22日发表的一篇倍受争议的氯喹和羟氯喹的临床观察性研究论文。

独立审查工作受阻

上述论文的三位共同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布来根妇女医院心血管中心医学主任曼迪普·梅赫拉(Mandeep Mehra);苏黎世大学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弗兰克·鲁斯基茨卡(Frank Ruschitzka)教授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和放射学副教授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表示,他们发起了一项针对为论文提供数据的医疗数据公司Surgisphere及其CEO萨班·德赛(Sapan Desai)的独立审查,以确定数据内容的来源,并希望重复论文中的数据分析。

作者们表示,独立审查人员告诉他们,Surgisphere公司拒绝移交全数据库、用户合同以及ISO审计报告等信息,因为这会侵犯客户的协议以及保密要求。鉴于此情况,独立审查工作将难以开展。

“我们始终依照最高的伦理标准和职业准则来进行研究,牢记研究人员的责任,谨慎确保研究依赖的数据符合我们的高标准。基于独立审查的最新进展,我们无法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并要求将论文撤回。”三位作者写道。他们同时向《柳叶刀》的编辑们致歉。

截至发稿,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Surgisphere公司CEO德赛没有做出回应。第一财经记者6月3日联系Surgisphere公司的另外两位高管,也均未收到回复。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查询公开信息发现,Surgishpere公司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截至6月5日,除了CEO德赛,公司公开的员工仅剩一人,另外两名负责业务发展和市场销售的高管的信息已经被删除。

公司此前雇佣的三名管理层和员工中,有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和一名成人内容模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德赛在创立公司前,曾在一家医院工作,还卷入数起诉讼纠纷案。

在论文被撤回前,德赛曾公开回应称,公司的数据挖掘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外界对公司系统的运作有着深层的误解。“外界存在很多偏见和不相关的联系,有试图抹黑我们的倾向。”德赛表示。

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ISGlobal)研究员卡洛斯·查库尔(Carlos Chaccour)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家微不足道的公司是如何影响了全球的决策值得关注。此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他们在伊维菌素方面的研究也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决策。”

权威期刊的信任危机

《柳叶刀》5月22日氯喹的论文发表后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世卫组织为此暂停了氯喹和羟氯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论文的撤稿也增加了大疫情期间人们对权威学术期刊的不信任感。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在社交媒体上转述了自己接受采访时发表的观点。他表示:“我对事态的发展感到震惊,这是全球紧急公卫生事件情况下的一起令人震惊的研究失当的案例。”

《柳叶刀》论文撤回不久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也以同样的理由将一篇由梅赫拉和德赛等人发表的使用Surgisphere数据的论文撤回了。

在社交媒体上,《柳叶刀》论文的数据丑闻引发了渲染大波,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评审的过失,导致了全球数十项临床试验中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作者们宣称自己获得了访问全部数据的权限,他们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位瑞士的呼吸科专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还有一位巴西的研究者写道:“《柳叶刀》和NEJM两个最具声明的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正直感受到了挑战,他们的编辑存在政治偏见,没有做好评审工作。这反映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窘境。”

牛津大学联合热带医学研究中心(MORU)流行病学主任理查德·莫德(Richard Maude)表示:“数据造假的后果是撤稿,我们还能建立起对科学的信心吗?涉事人员应该需要承担更多的后果。”

霍顿对此回应称:“我们希望更多的是能够吸取教训,而不是承担后果。”针对一些年轻研究人员提出的如何避免相关的数据暗箱所引发的撤稿情况,霍顿回复称:“你需要更好地了解你的合作者。”

还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要求霍顿辞职,霍顿回应道:“最好的编辑已经被解雇了,我还在等待。”

“在新冠大疫情期间,热门的研究会受到更多关注,尤其像氯喹这种药物,一些研究者希望争相上头条,这篇文章使用了不可靠的数据,被撤回是必须的,接下去要看作者所在的机构是否会追究。”澳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沈汉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还说道,学术造假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在大流行病期间,由于其影响力和政治因素,因此这种后果会进一步被放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