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2020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的精彩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谢建民、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成政珉、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欣园、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顾越、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路易达孚集团全球副总裁、路易达孚北亚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学军和《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共同探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经济全球化未来》。
应对疫情冲击,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通过稳定供应链产业链,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措施有哪些?
疫情影响中,接下来全球化会有什么新景象?会出现哪些结构性变化?
对全球化的前景,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怎么看?
疫情下,稳定全球供应链,金融业可以做什么?
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打造的核心点在哪里?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意义在哪里?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何亚琼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
工信部抗疫复苏经济举措成效:
一、选择130个龙头企业建立对接平台,带动60万家企业走向复苏
二、为企业提供2.85万亿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1万亿的贷款延期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新基建投资规模今年将达1.2万亿
谢建民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
农业抗疫举措成效:
一、确保粮食安全,夏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供应无忧
二、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绿色通道
三、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利用新科技,推动全供应链健康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六、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消费者信心
王新奎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
1、新冠疫情不会对全球化产生根本性影响,但引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思考
2、中国将长期处于转型阶段,建立企业和全球供应链间有机联结的新制度安排是当务之急
3、第三届进博会可能是进博会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关节点
成政珉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1、疫情将会加速全球化出现三大结构性变化:
一、供应链距离缩短,离市场更近,区域化明显
二、服务贸易将更加重要
三、数字化加快
2、单个国家无法打造一条完整的科技产业供应链,流动的全球化的创新网络很重要
周学军 路易达孚集团全球副总裁 路易达孚北亚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全球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数字化、全程可追溯
2、全球供应链的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农业供应链要加强适应性、灵活性和可优化性
乔健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
1、全球化不可逆,数字化将带动全球经济发展
2、IT产业全球化产业链中,各国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3、应对新的困难应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加以解决
费博瑞 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全球供应链可让跨国企业不同地区部门高效协作融合生产,是实现成功复苏的关键
2、全球供应链可让终端消费需求迅速与生产系统对接,以敏捷方式更快实现复苏
3、全球供应链与生态系统供应商间的开放协作,加速了经济复苏反弹
4、与中国现有的生态系统合作,将为全球供应链创造价值
顾越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保险企业通过扩展保险责任、开发新产品、免保费免责任等手段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张欣园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
1、针对受疫情影响核心行业的精准贷款效率高、质量好
2、疫情发生后出现新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应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上寻求平衡
马士基称,当前该公司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支付的有效平均关税率大约为21%。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美国及其贸易政策。
蒋雨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引发了国内外公众的不同反应,暴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精英与公众之间的深刻分歧。
“目前的关税摩擦以及后果,乃至于市场上的一些波动性,对国家主权财经基金来说都是局部、短期的问题。”
造车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良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