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专访|美国公共卫生专家黄严忠:为何美国新冠疫情如此反复?

第一财经 2020-07-01 15:00:26

作者:高雅    责编:冯迪凡

“从心理层面来说,很多美国人认为疫情已经结束了。”

根据新冠追踪项目公布的数据,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报告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超过了4.4万例。当日白宫卫生顾问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没有完全控制住”新冠大流行,如果疫情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可能会超过10万例。

截至目前,全美已有至少19个州暂停或回撤了重启经济的计划。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监测,在过去七天内,已有36个州的平均日增病例数出现上升,其中有15个州在周一(29日)录得创下新高的七天平均新增病例数。在疫情最为严重的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一些酒吧、餐馆和海滩已按要求关闭。即使是在病例数平稳下降的东部,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也要求来自16个州的访客在抵达后进行检疫隔离。

为何美国部分州在未达到联邦制定的指导标准时便重启经济?美国这一次疫情反弹何解?第二波疫情是否会到来,届时如何应对?如果没有疫苗,我们是否要依靠“群体免疫”?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

黄严忠认为,由于长时间的封禁措施带来的疲乏,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疫情在心理层面已经结束了。而疫情的反弹,的确会损害消费者重新走出家门的信心。对现阶段的美国来说,若想抑制病毒传播的情况,只能通过大规模的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

第一财经:一些州在开放之后出现了新增病例再次上涨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黄严忠: 南部和西部一些州在重新开放经济的时候疫情还在上升期,而美国并没有出台强制性要求居民隔离在家的政策,这样就相当于煮了一锅“夹生饭”,从数据上来说封禁措施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在重新开放后病例上升,我认为是一种必然的情况,这样实际上是会挫伤消费者信心的。

但一部分州在病毒未被完全遏制时就重新开放,也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如果长期封闭下去,美国的经济是吃不消的。美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在失业率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即使有联邦政府对失业人口的补助,情况也是不可持续的。再加上11月就要举行总统大选,长期封闭下去对选情也不利,所以经济重启在当时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从老百姓的心理上来说,我看到一位美裔华人说得很有道理,“从心理层面来说,很多人认为疫情已经结束了”。大家从心理上可能已经接受了开放后疫情会有反复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更愿意把新冠病毒看作每年都会有的流感来对待。在重启后,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反弹,也还可以再重新进入封禁措施的阶段。

第一财经:由于重启经济后新增病例数反弹,美国十余个州都暂停或回撤了原本的经济重启计划。应该如何在兼顾经济的同时重新开放呢,这两者是否有一个最优解?未来的再重启是否会比第一次更加谨慎?

黄严忠:实际上是不存在所谓最优策略的。从封禁之初到现在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即使不考虑民生经济,民众从心理上也无法再承受了。我一个朋友是经营养老院的,他告诉我,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老人不得不回家居住,生活和精神上都大不如前,纷纷问养老院何时重新开放。

在重启方式上,目前很多专家都认为全球基本还是处于第一波疫情中,并没有到第二波的阶段,并且似乎认为第二波疫情在理论上会更具传染性。我认为,除非新冠病毒出现变异而且变得更具传染性、毒性更大,否则总的趋势还是会向平稳的情况发展。

无论采取社会隔离还是全民免疫的措施,总体来说,经济社会是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在所难免。

第一财经:第二波疫情会到来吗?届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黄严忠:目前大部分的推断是根据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情况来预测的。当时,西班牙流感的第一波疫情较为温和,第二波更为猛烈,大部分破坏性影响也是第二波疫情造成的。我们目前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很难再现当年那样大规模的伤害。因为当年的医疗技术还很落后,抗生素尚未被发明,也没有所谓重症监护室(ICU),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世纪前发生的数据来推断现在,这是不科学的。

至于应对方法,我们要看病毒是否变得更有攻击性、毒性更大,是否更能在社区中传播。但是通常来说,高致命性和强传播能力是无法共存的。总之,我们第一要看病毒是否发生变异,如果是的话,疫苗的有效性就会打折扣。第二,是否还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这一方面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话,就只能靠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老办法了,即社交隔离。除此之外,我们的工具箱里也别无他法了。但届时,疫情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不光会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对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也会产生巨大冲击。不过,必须要补充的是,西班牙大流感只在地球上持续了18个月左右就消失了。

第一财经:美国各州从4月底到5月初就开始陆陆续续重启了,但当时仍有一大部分地区未能满足联邦政府制定的重启标准,也就是14天内报告的病例数/检测阳性率处于下降趋势。直至现在,也还有一些州不符合这一标准。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黄严忠:实际上这个标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般来说,当疫情到达拐点的时候,会看到新增病例在顶点后连续14天下降,且没有出现反弹,这种情况就表明疫情的确在衰减之中。 这时候的病毒传播能力R0(Reproduction Number)开始小于1,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患者传染的人不多于1人,病毒就不会掀起什么大浪了。而且病毒的潜伏期基本上也是14天,这一时段过后没有发病的话基本就是安全的。

但这个拐点通常不是在当时就能明确知晓的,而是回望的时候发现的,这是理想情况。所以美国联邦政府制定这样的标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也有一个分阶段的计划,一步一步都说得很详细,但问题就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一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收集确诊病例的数据上都是一笔糊涂账,基本不能够反映实际上的病毒传播情况。以我所在的新泽西州来说,我们在解禁前闷在家里的时间已经超过10周了,但是看疫情曲线的单日数据的话,是没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的,可能某一天低下去第二天又升起来了。但从实际感觉来说,疫情很直观地有所缓解。我的一个护士朋友专门在医院接诊新冠病人,她对我说,一开始一两周病人的确很多,但后来慢慢人就少了,基本上没什么事做,5月底都已经回家了。这样看来,医院在当时的能力也是能够应对高峰期的住院人数的。如果用另外一种衡量指标七日平均增加数(7 day moving average)来看,这一下降的趋势就比较明显了,所以这更多是一个统计上的问题。

第二方面,这也和美国的检测能力有关系。一开始美国的检测能力不足,只有症状较重的人才能够做检测。后期检测能力跟上的时候,实际上疫情的情况已经不是那么严重了,所以尽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病例还在上升,但其实是因为检测范围在扩大导致的。

第一财经: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说,现在美国正在经历一种范式的转变,也就是传统的“识别-隔离-追踪”的方法可能不奏效了,因为无症状感染群体太多,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被感染。您对此怎么看?这一次美国的疫情应该如何控制呢

黄严忠:我完全同意,在社区基本上传开的情况下,原有的找到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防治方法,现在已经不大现实了。现在在美国若要识别感染者,必须通过两种办法,一是做抗体检测,二是做核酸检测。

至于美国是否采取全民大规模检测,实际上你现在准备进行检测的话,是可以去做的,检测费用也是涵盖在医保中的。但问题是,国家是否会强制实行全民检测?目前我还看不到这种迹象。但如果非强制的话,是不可能完全找出感染者的。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是进行随机取样,但这也只能反映当前整体情况,对找出感染者帮助不大。

第一财经:大部分欧美国家在重启中都采取分阶段的解封方式。但是调查发现,阶段性的重启在实际操作方面是十分困难的,在限制措施还没有大幅缓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活动量明显增加的现象。看来,分阶段重启进行得如何?

黄严忠:严格地说,应该是需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决定如何按部就班重启的,但是可能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民众的意愿是倾向于不能够再封禁下去了。拿戴口罩来说,有一些州层面出台了新规定,如果进餐馆不戴口罩,店家是有权拒绝你进入的。5月底时,我观察到的戴口罩的人是在增加的,但目前不戴口罩的人数好像又在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夏天到了戴口罩不便,另一方面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接受口罩文化并不那么容易。不过,如果新冠疫情在秋冬卷土重来的话,戴口罩的趋势肯定是会持续的。

从执行情况来说,我所在的新泽西州并没有完全按照此前的分阶段计划来做,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在6月初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中,新泽西州州长甚至自己也违反了对人群聚集的限制,并随即修改了规定。现在新泽西州对人群的聚集限制是不超过50人或者座位容量的25%,并要求在室内保持人间距6英尺。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将来上课如何安排教室都是问题。

可以说,重启正在推进,但时间表并不明确。

第一财经:在疫苗被量产接种之前,我们的生活秩序是否无法恢复正常?如果没有疫苗,我们是否必须依仗群体免疫”?

黄严忠:实际上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其高峰和低谷,高峰后也就会有向下的趋势。任何传染病,甚至包括传播期那么长的艾滋病,都有所谓的钟型曲线(bell curve),即上升到顶点再下来。所以说即使没有疫苗,疫情本身也会下降。但这种下降的情况有不同方式,一种就是像非典(SARS)那样来无影去无踪,另一种就是季节性流感,每年都有一波,这种情况人类也会慢慢变得有适应性。

从全球范围来讲,疫情的下降比较缓慢。在南美地区,如巴西等国家,病例数还在上升。对单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即使它能够把自身的抗疫工作做好,也还会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也仍然需要继续保持一些围堵措施。这种情况,对于全球经济尤其是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专访惠誉美国经济研究主管:美国将实现软着陆

02-22 10:08

美联储降息预期“大缩水”,美股是否面临调整考验?丨亚太话题

第一财经消息,上周美国三大股指全线调整,实现2%通胀目标的路径并不像市场预期那样顺利,美联储官员强硬评论也让外界开始调整此前乐观的利率展望。上周公布的美国主要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美国1月零售销售月率意外下滑0.8%,不及市场预期,同时去年12月的数据也被下修。作为消费者支出重要组成,这可能是美国经济动能压力的重要迹象。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在给经济带来压力的同时,反通胀进程意外出现了反复。受到房租和服务业通胀上升影响,上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3%,核心CPI同比增速依然维持在3.0%以上。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表示,对于依赖数据的美联储而言,经济指标显示未来宽松周期可能是渐进的,这也许会让期望快速降息的投资者感到失望。未来一周,在市场继续博弈美联储政策前景的同时,本轮科技股行情龙头英伟达的业绩将成为焦点,或决定科技行业将迎来获利回吐还是新一轮行情的开始。

02-19 12:40

吉姆·奥尼尔:全球经济的前景依然会好吗

如果检视一下那些变得更为平稳的趋势通胀基础指标以及各类通胀预期调查,就知道前景仍然相当乐观。

02-18 21:18

30秒均价700万美元!“美国春晚”狂吸金,Temu撒钱能否奏效

各商家争相竞夺30秒均价700万美元的“超级碗”广告位。

02-13 16:09

香港政府统计:约18.4%的感染者曾出现长新冠症状

高龄慢病感染者更容易罹患长新冠

01-31 20:0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