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估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与风险状况,加强分类监管,7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将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评级级别和档次分为1级、2级(A、B)、3级(A、B)、4级和5级共5个级别7个档次。级数越大表明评级越差,越需要监管关注。对监管评级为1级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创新业务试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具体来看,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管理、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与专业能力等四方面内容。监管评级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为1级;70分(含)至90分为2级,其中:80分(含)至90分为2A,70分(含)至80分为2B;50分(含)至70分为3级,其中:60分(含)至70分为3A,50分(含)至60分为3B;40分(含)至50分为4级;40分以下为5级。
上述文件称,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机构应在评级得分对应级别和档次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发生重大涉刑案件、存在财务造假、被给予行政处罚和被采取监管强制措施的,应区别情形确定是否采取下调措施,且监管评级结果应低于2级;无法正常经营,出现严重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债权人利益和金融秩序稳定的,监管评级结果应为5级。
银保监会称,对监管评级为1级的金融租赁公司,以非现场监管为主,定期监测各项监管指标、业务数据,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在创新业务试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对监管评级为2级的金融租赁公司,加强日常非现场监管分析,通过走访、会谈和调研等方式掌握最新经营状况,并保持一定的现场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督促其持续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对监管评级为3级的金融租赁公司,适当提高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频率、深度,密切关注公司存在的薄弱环节,必要时约谈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督促公司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化解风险,依法对业务活动等采取一定限制措施。
对监管评级为4级的金融租赁公司,给予高度、持续监管关注,全面、及时掌握公司风险、问题情况和变化趋势,列为现场检查重点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计划,增加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管会谈频度,要求其立即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状况、降低风险水平,可区别情形依法采取责令暂停部分业务,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限制其权利,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等措施。
对监管评级为5级的金融租赁公司,及时制定和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对已经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的,可以依法启动市场退出机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世界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各主要经济体均在寻求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和自主性,科技生态体系趋向本土化。科技创新产业源于技术、长于金融、成于市场。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金融体系才能够做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需求。
“28条”主要涉及: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完善创新药械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及加大创新药械医保支付支持等九大方面。
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数据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保险主要业务保持稳步增长,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下一步将抓好前期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还面临围绕创新全链条的系统设计不足、专门的支持工具和产品不多等问题
评价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执业质量指标满分为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