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临港新片区18个项目开工,这些产业亩均产值超4000万

第一财经 2020-07-07 15:44:24 听新闻

作者:胥会云    责编:杨志

自去年8月20日揭牌至今,临港新片区已经完成产业投资2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和生产性服务业营收约1550亿元。

7月7日,盛美半导体、格科半导体、新微化合物半导体、商汤科技、上飞装备等18个产业项目在临港新片区集中开工,总投资480亿元,达产产值约800亿元。

“(这18个产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约为1900万元,亩均产值预计超过4000万元。”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项目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

自去年8月20日揭牌至今,临港新片区已经完成产业投资2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和生产性服务业营收约1550亿元,为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谋篇布局。

集成电路产业项目集聚

18个项目中,集成电路项目相对比较集中。

其中,新微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作为临港新片区导入的重点产业项目,定位于战略性材料和器件技术研发平台和量产线,致力于解决国家在射频毫米波、光电器件和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长期面临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厂房以及4英寸光电和6英寸毫米波二条量产线;二期总投资15.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一条以硅基射频和硅基功率器件为主要内容的8英寸量产线,异质集成、多种封装测试研发中试平台。项目一期二期达产销售收入将不低于每年20亿元。

盛美半导体在临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盛帷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实施“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东方芯港”正式推出后的第一个集成电路拿地项目,将重点开发槽式清洗机、退火炉等集成电路清洗设备的新产品。

盛美半导体是国内集成电路湿法设备龙头企业,2017年盛美母公司ACM Research Inc在纳斯达克上市(Nasdaq:ACMR),成为我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半导体设备公司。2020年6月1日,又完成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表示,盛美临港项目将建设成为盛美全球的主要研发及生产基地,纳入盛美全球化发展的整体布局。

王晖说,放眼全球,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产业几乎都是在科技和金融要素最活跃、经济最发达和最开放的地区发展。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集聚了盛美的战略客户积塔半导体、新昇半导体,以及当天一起开工的格科微、新微等潜在客户。“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客户落地临港,为设备公司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设备市场。

“我们现有设备的可覆盖市场达到350亿元左右。未来将加快产品迭代速度,研发更多元化的新半导体装备,使公司产品组合的可覆盖市场达到1000亿元。”王晖说,今年盛美预计销售9亿~10.5亿元。

在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中,集成电路上承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研究领域,下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自挂牌以来,在临港新片区的累计签约产业项目中,无论是落地企业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都排在首位。

6月29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级专员张杰表示,目前集成电路企业在新片区落地数占四分之一,投资额超过一半。初步预计,“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规模将超2000亿元。

临港新片区目前已有4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落地。就在6月30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迈入生产运营期。

同时在7日开工的半导体智能产业园以及集成电路综合产业园,将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空间。前者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后者将打造装备、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产业功能布局

7月6日,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并指出,要抓紧抓好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着力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功能培育、产业能级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上下功夫,一手抓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一手抓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新片区聚人气、出形象、强功能。

根据规划,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围绕“7+5+4”进行。7是指7大前沿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

所谓的5,是指五大现代服务业,包括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4则是指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包括自由便利的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和蓝色经济。

7日开工的重点产业项目,都是围绕“7+5+4”产业规划领域布局的。

朱芝松表示,这18个产业项目均于今年上半年引进签约,能够进一步带动产业链能级提升,比如格科半导体、商汤科技等项目,不仅自身投资体量大,而且能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计算等领域与已经落地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从而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

商汤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的重要举措,计划于2021年底落成。

建成后,该平台的算力可以支持同时接入850万路视频,同时满足四个超2000万级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使用;1天内可处理时长相当于23600年的视频,等同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不间断录制到今天的长度。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表示,融合了海量数据处理引擎、异构计算能力调度系统和深度学习训练框架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动力。

朱芝松表示,这些项目也能够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结构,能够进一步推动解决“卡脖子”技术,能够进一步“筑巢引凤”。比如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装备系统研发和制造,将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的“结构短板”。

上海蓝湾进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资本团队和韩国技术团队联合成立,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装备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公司将在临港奉贤园区内投资经营其新能源动力储能装备项目,包括新能源动力储能装备中国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及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预计为83亿元,2020年底试产,达产后年产值约150亿元。

朱芝松表示,下半年临港新片区将继续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7+5+4”产业规划领域开展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加快争取一批补链、强链、固链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打响“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品牌,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发展,努力争当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