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送来分红模式,玛多牧民增收“喜羊羊”

第一财经 2020-07-08 22:07:31

作者:邹臻杰    责编:杨小刚

上海援建资金的持续投入,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的产能和品质,更帮助畜牧产品顺利进入生产和销售领域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位于三江源核心地带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承担着我国“草畜平衡”这一环境保护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该地区工业、产业的发展受限,也为上海的结对帮扶和援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在玛多县城中心的“资产收益产业”项目,旦增达杰家经营着一层沿街的一家铺子。这也是他们全家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旦增达杰的父亲在2014年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母亲去年开始在这个产业项目做保洁员。“超市开业以来,每月销售额在2万多元,一年可以多赚几万元,减轻了家里不少负担。”旦增达杰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当地政府还把今年1~3月的商铺租金、物业费和暖气费也全免了。”他也在去年考上了四川一所职校,一面不断努力一面憧憬未来的生活。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一由上海全资援建的“资产收益产业”项目共有商铺25间,自去年8月投入运营以来已实现租金分红近35万元。分红对象正是该县6个村的牧民,这其中也包括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玛多县正式脱贫摘帽。而收益共享的“分红”模式,是上海援青产业帮扶的缩影。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好模式如何进行复制?将上海援建资金落到实处应有怎样的路径?

分红模式消除贫困户

记者从玛多县扶贫开发局了解到,从去年8月开始,一年来“资产收益产业”项目的分红资金实现户均分红817.91元,人均分红312.76元,有力地帮助了当地牧民脱贫。

除了“资产收益产业”之外,该县扶贫商贸城、黄河源大酒店、富民宾馆等也是该分红模式的主要兑现项目。

该分红模式能否被复制到当地其他主要产业?玛多县日谢村日旁同兴合作社早在三年前便作了尝试。

据了解,在该合作社运营模式下,当地牧民户将自己原有的草场、牲畜按照比例入社,而合作社在进行统一管理后,每年定期将产出利润进行分红,覆盖到牧民以及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此同时,入社后的牧民还能担任合作社管理及看护人员,另拿一份工资。

“2012年5月,合作社刚成立时,入社户只有15家;到了2014年藏羊基地批复下来后,陆续有牧民要求入社,但积极性仍然不高。”日谢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肉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直到2017年,我们迎来了上海援建资金,情况好转了起来。”

上海援建的资金投入在哪?该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资金投入包括基础发电设施、新建羊用畜棚、购买移动羊圈及移动羊药浴池、防疫室、无害化处理(堆粪场)等方面。

日谢村所在的花石峡镇副镇长旦项介绍,2018年,除去放牧员、挤奶工、理事会、监事会等人员工资报酬后,共对218户686人分红现金达105.1万元,户均4821元,人均1452元。到2019年,日谢村合作社利润收入259.25万,分红144.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个人最高收入达1.09万元。

记者现场了解到,合作社的入股模式下,牧民的草场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分类。以二级草场为例,其1亩草场折合股价1.5元,400元折合成1股;1万亩草场约为1.5万元,折合37.5股。

合作社的运营与分红模式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玛多县副县长叶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第一是进行了牲畜整合。第二是进行了草场整合,草场整合后对草场恢复也就是生态环境大有帮助。比如,以前牧民自行养草,草被好坏无法保证;如今整合以后,藏羊群可以在草被质量好的区域集中放牧,其余地方就可以禁牧。目前来看,70%的草场是保护区,30%的草场则是放牧区,这对生态保护也是大有好处的”。

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一方面可以解放当地牧民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收入分红模式提升牧民的收入。叶西补充介绍说,“该合作社也是整个村唯一一个进行饲草料基地养殖的机构,草料储备充足,才能应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雪灾等”。

逐步打开产业局面

据旦项回忆,合作社最初的启动资金是20万元。上海援建资金的持续投入,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的产能,在仔畜成活率、抵御自然灾害动物防疫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现在,“我们玛多的藏羊肉已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到,价格是108元/斤。”旦项说。除此之外,藏羊毛、藏羊奶以及一系列藏羊及牦牛畜产品均正在逐步实现产品化、规模化生产;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发展逐步打开局面。

藏羊肉进驻电商平台后,牦牛酸奶也陆续产出,并在今年接连2个月销售额超过50万元。“但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当地纯天然酸奶的保质期一般在3天左右。由于交通不便,将酸奶往省外销会比较困难,目前奶产品直接供给果洛州上的大型企业。另外,一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对酸奶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叶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玛多藏羊”已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了品牌认证和保护,不但倒逼当地藏羊养殖产业规范化,并确保生态畜牧业发展,还能合理地将“政府+企业+电商+合作社+股民”的模式固化下来,增加牧民收入。

 

这显然也是上海与果洛两地在对口援建工作上的共同目标。“针对各个产业链不同的阶段,我们加大了上海援建资金等各项投入。”上海援青干部、玛多县副县长张沈彬告诉记者,“比如,在前期会投入资金及配合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玛多县的畜牧业养殖产量得到提升、品质不断提高。而在生产销售领域,我们对接合作一家上海企业,让藏羊肉等相关产品进入到消费环节。”

据记者了解,玛多藏羊肉早已被纳入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发起的“百县百品”帮扶产品电商平台中,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即可下单,让更多的牦牛奶通过加工变成美味可口的牦牛酸奶,走上市民的餐桌。

精准扶贫,需要推动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玛多藏羊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以市场为先导,倒逼实现产业化与标准化。

“发展当地产业最关键的是,将产业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这就要先明确好商品的消费对象在哪里,再通过产业链倒逼当地的生产。”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冯志勇说:“我们先要明确,这里的藏羊、牦牛产品以何种产品形式能够被大城市的居民接受,然后再来看当地的食品加工环节如何做、肉制品进入大城市的冷链怎么去构建?在冷链建成之前,屠宰加工、放养过程如何进行标准化并提升质量等。”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的合作社牧民在有机牧场内劳作。新华社资料

具体怎么做?冯志勇认为,牲畜在品种方面的选育有改善空间,要使牲畜体积更大、肉质更好且更适合大城市居民的口感,这样产业链才能形成。“这样更是可以倒逼屠宰环节的质量标准化,做到牛肉里一根牛毛都没有。”

记者也在现场了解到,一个基于牦牛产业链发展的“倍增计划”正在果洛州甘德县试点,牦牛的体格、牦牛肉的出肉率都将实现大的提升。“据我们测算,这一计划下,当地的牦牛产值可以翻一番。”冯志勇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