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如何更好地与经济发展可持续融合?绿水青山如何真正变化金山银山?这是全社会所面临着的严峻挑战。想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也是全社会各方的合力。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表示,我国当前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节能环保是实现人类可续发展的保障。回顾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边界不断在扩大,产业定位也实现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环保产业当前创新速度加快,创新引领、交叉融合、科技创新提速的趋势明显,在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水平会超出预期。”戴晓虎还强调,简单依靠传统技术无法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科技创新是必要手段。而科创板鼓励技术驱动型企业,将以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真正推动并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受阻等诸多难题。
戴晓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环境工程、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节能减排等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成果。
国内环保科技创新产业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目前还面临哪些驱动因素和制约条件?产业当前的技术现状与创新趋势是什么?科创板的设立,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与机遇?本期《科创未来》,将听戴晓虎院长细细道来。
深圳将加快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出台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支持举措
未来,三大联盟将共同通过整合跨区域科研力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有效激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集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入高质量快车道。
要把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作为今年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务求取得实效。
打造集前沿研究、交叉融合、国际合作、产业孵化为一体的世界级创新引擎,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城市经济规模率先站上5万亿元新阶段;口岸贸易总额达11.07万亿元,稳居全球口岸贸易城市首位。